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井冈山精神的哲学理念探索

发布时间:2017-06-01 07:04

  本文关键词:井冈山精神的哲学理念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井冈山精神这样一种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拓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培育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革命斗争相结合的伟大结晶。井冈山精神不仅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是激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战胜敌人的制胜法宝和精神支柱,而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精神动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近年来,,学术界对井冈山精神做了深入地研究。概括来讲,井冈山精神的探索只是集中在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及主要特征、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内在联系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等方面,很少从哲学维度去探讨。对于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和全面的内涵,大家都同意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6月的讲话中对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科学概括。 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来看,学者们对井冈山精神研究都很重视,在许多领域里取得了相关研究成果。但综合来看,学者们对井冈山精神赖以形成和立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哲学理念基本没有涉及,相关研究相当薄弱。基于此,本论文拟以对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和基本内涵的分析、梳理为基础,从宏观上分析和揭示出井冈山精神的哲学基础、哲学理念。这是本论文最大的创新点 本文拟从分析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过程、理论前提和基本理论内涵入手,力图揭示出井冈山精神赖以形成的哲学理论前提以及井冈山精神所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意蕴,深入研究贯穿于井冈山精神内涵各个方面的主线——世界观基础及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4;B0-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引言8-10
  • 1 论文的选题意义8
  • 2 井冈山精神和井冈山精神的哲学理念的研究现状8-9
  • 3 论文的创新之处9-10
  • 1 井冈山精神的提出、发展及其内涵10-20
  • 1.1 井冈山精神的提出和发展10-15
  • 1.1.1 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第一次提出井冈山精神不能丢10-12
  • 1.1.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井冈山精神丰富和发展12-15
  • 1.2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和特征15-20
  • 1.2.1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础15-17
  • 1.2.2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17-18
  • 1.2.3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保证18-20
  • 2 井冈山精神的哲学理念20-32
  • 2.1 井冈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直接体现20-25
  • 2.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20-24
  • 2.1.2 敢闯农村包围城市新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直接体现24-25
  • 2.2 井冈山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基本原理25-28
  • 2.2.1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25-27
  • 2.2.2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艰苦奋斗,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极大地发挥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27-28
  • 2.3 井冈山精神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28-30
  • 2.3.1 星星之火,最终燎原体现的是质量互变的基本原理28-29
  • 2.3.2 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运用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29-30
  • 2.4 井冈山精神的基本政治路线和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路线与群众史观的结合30-32
  • 2.4.1 井冈山精神所坚持的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具体要求30-31
  • 2.4.2 井冈山精神所遵循的群众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路线的具体要求31-32
  • 3 井冈山精神哲学理念的当代启示32-35
  • 3.1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2-33
  • 3.2 坚持群众路线,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33
  • 3.3 弘扬井冈山精神,为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动力之源33-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9
  • 致谢39-40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谋昌;;生态文明 井冈山精神的新发展[J];人与生物圈;2011年06期

2 文正再;论井冈山精神的本质特点[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3 郑焱明;毛泽东与井冈山精神[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魏清源;井冈山大井“读书石”的见证[J];党史文苑;2005年15期

5 刘受初;欧阳惠珍;;试论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基础[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周金堂;黄样兴;吴黎宏;;用井冈山精神建设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J];党史文苑;2007年22期

7 胡松;占美勤;;井冈山精神在新时期改革创新中的导向价值[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8 肖海鹰;张颢;;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比较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9 ;井冈山大学井冈山研究中心简介[J];党史文苑;2008年24期

10 古舟;文心;;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 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我院举行[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绵勇;;浅谈“井冈山精神”及其现实意义[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文兵;;从井冈山精神到西柏坡精神[A];毛泽东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3 张洪琪;龚肖冰;;沂蒙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4 徐剑雄;;铁军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资源[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5 霍晓玲;;试论新四军铁军精神的源头[A];铁军精神理论研讨会发言稿汇编[C];2007年

6 霍晓玲;;试论新四军铁军精神的源头[A];铁流12——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仁辉邋章红;井冈山精神代代传[N];中国工商报;2007年

2 伍轩;井冈山精神的召唤[N];中国航天报;2007年

3 记者 张贵勇;教育部举行井冈山精神报告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彭福华 记者 徐光明;“井冈山精神”入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王志红;永远的井冈山精神[N];中国审计报;2003年

6 邬健 雪安;井冈山精神放射新光芒[N];中国质量报;2003年

7 陈登才(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改革发展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N];光明日报;2001年

8 郭德宏;从井冈山精神到“五种精神”[N];光明日报;2001年

9 本报评论员;牢牢把握井冈山精神的实质[N];江西日报;2003年

10 汪玉奇 周文;让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N];江西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浩林;井冈山精神的政治伦理价值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苗丽惠;井冈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李霞;井冈山精神当代教育价值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3 孙照远;建国以来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强;井冈山精神的哲学理念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周慧云;井冈山:一个文化符号的意义阐释[D];南昌大学;2006年

6 李敬华;沂蒙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杨燕;江泽民精神动力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井冈山精神的哲学理念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411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2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