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1 08:11

  本文关键词: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作为一项立意深远的战略性工程,要求培养青年骨干具有全局意识、整体观念、规范意识、自主意识、创造意识等,帮助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能够采取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较为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是每一个培养对象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首先必须依托和借助于“两课”教学的主渠道及传统优势,帮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对象初步构建起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框架。教育者的素质、能力和知识储备对整个培养工作的成败至关重要。他们不仅要求教育者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还对教育者的教学能力、自然科学知识储备和人文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对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也要求不低。 社会实践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组织引导培养对象在实践中检验、巩固和升华所学理论知识,提升培养对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重要载体。只有注重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选拔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的建设,构建其量化指标评价体系,才能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以量化指标评价体系为基石,继续完善学生骨干的跟踪培养,建立科学组织管理机制。 本文拟从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大背景出发,探寻新形势下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现存问题,力求在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力求在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践操作层面有新发现和重要突破。运用综合文献法、调查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结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概念和内容以及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顺应性复杂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寻求解决途径,以期更好的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当代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培养 重要意义 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第1章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意义12-20
  • 1.1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对执政党生存发展的意义12-14
  • 1.1.1 党的事业传承关键在青年一代12-13
  • 1.1.2 我党历届领导人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13
  • 1.1.3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党的建设需要13-14
  • 1.2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对共青团生存发展的意义14-16
  • 1.2.1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共青团干部的培养目标14-15
  • 1.2.2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有助于提高共青团干部政治素质15
  • 1.2.3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共青团组织的历史使命15-16
  • 1.3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16-18
  • 1.3.1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社会主义国家高校的内在要求16-17
  • 1.3.2 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17
  • 1.3.3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17-18
  • 1.4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对当代青年生存发展的意义18-20
  • 1.4.1 端正青年政治信仰是形势所趋18-19
  • 1.4.2 坚定青年共产主义信念是时代责任19
  • 1.4.3 青年全面健康成长是最终目的19-20
  • 第2章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发展瓶颈20-28
  •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教育亟待深入20-22
  • 2.1.1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主观制约因素20-21
  • 2.1.2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客观制约因素21-22
  • 2.2 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普遍模糊22-23
  • 2.2.1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淡化22
  • 2.2.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信心不足22-23
  • 2.2.3 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持怀疑态度23
  • 2.3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影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23-25
  • 2.3.1 青年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对象23-24
  • 2.3.2 消解部分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24-25
  • 2.3.3 导致价值取向多元化与思想行为随意化25
  • 2.4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形式缺乏创新25-28
  • 2.4.1 培训内容对青年的吸引力不够26
  • 2.4.2 监督管理及评价体系不完善26-28
  • 第3章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主要对策28-42
  • 3.1 大力加强马克思经典理论的学习28-32
  • 3.1.1 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28-29
  • 3.1.2 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力求创新29-31
  • 3.1.3 着力提升师资力量与水平31-32
  • 3.2 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践教育体系32-35
  • 3.2.1 让广大青年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32-33
  • 3.2.2 将社会实践纳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体系33-34
  • 3.2.3 完善社会实践的激励考评机制34-35
  • 3.2.4 寻求相关社会单位的支持与协作35
  • 3.3 健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相关机制35-42
  • 3.3.1 健全选拨机制36-37
  • 3.3.2 完善培训机制37-38
  • 3.3.3 建立激励机制38-39
  • 3.3.4 坚持长效机制39-40
  • 3.3.5 巩固保障机制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二英;季伟峰;;试析当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误区与矫正[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杨华;李娟;;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途径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王员;邬江萍;;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战略地位[J];党史文苑;2006年22期

4 漆正新;;论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性[J];大视野;2008年07期

5 曾嘉;;新形势下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0年04期

6 白建民;方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刘媛;李纯;;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及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7期

8 王以新;;浅析在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紧迫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2期

9 刘新欣;;浅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9期

10 王琳;;高校“两课”考试方法改革初探——兼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单永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2 苏本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2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412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3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