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党运用文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启示
本文关键词:延安时期党运用文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启示
【摘要】:文学能够激发阅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理性反思,具有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自觉、有组织、全面地运用文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一大创举,并在延安时期形成了独特的实践和理论经验。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充分认识延安时期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对改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局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甚至对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都将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延安时期,陕甘宁的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延安经济落后,文化基础相当薄弱,人们的文化生活急待丰富;大量的文化人奔赴延安,文学工作者齐聚延安,这为党运用文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党抓住了这一时机,开展了一系列的通过文学渠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活动,实现了凝聚人心积极抗日、大力宣传新民主主义理论、增强人们对党的认同的任务。延安时期,党十分重视文学工作者的队伍建设,采取了许多措施吸引、团结文学工作者,加强对文学工作者的思想改造,端正了他们的阶级立场,转变了他们的态度;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学的纲领性文件,为党运用文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领导创办了多种期刊、杂志、报纸,建立了大量出版机构,构筑了坚实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积极鼓励文学工作者创作、翻译革命文学作品,传播先进的思想内容。党的这些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人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有了较大的提高。新时期,党应当继续发挥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坚持文以载道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文学素养,重视文学创作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鼓励创作同大众生活紧密结合的文学作品,组织文学评论、研讨会等活动,把文学作品的鉴赏同教育实践相结合,积极发挥网络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借助学校教育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继续探索运用文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党的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延安时期 文学 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4;D23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和研究意义9-10
- 一、选题的缘起9
- 二、选题的研究意义9-10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0-13
-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0-12
-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2-13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3-15
- 一、研究方法13-14
- 二、创新之处14-15
- 第二章 延安时期党运用文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15-19
- 第一节 党运用文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条件15-17
- 一、陕甘宁的环境相对稳定15
- 二、文化基础相当薄弱15-16
- 三、知识分子聚集延安16-17
- 第二节 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17-19
- 一、凝聚人心共同抗日17-18
- 二、大力宣传新民主主义理论18
- 三、增强对党领导的认同18-19
- 第三章 延安时期党运用文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19-32
- 第一节 重视文学工作者队伍建设19-23
- 一、团结文学工作者,,组织队伍19-21
- 二、教育文学工作者,统一思想21-23
- 第二节 出台关于运用文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23-25
- 一、阐述文学的任务和作用23
- 二、规定革命文学的根本方向23-24
- 三、提出运用文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措施24-25
- 第三节 构筑思想政治教育阵地25-27
- 一、积极筹办报刊25-27
- 二、创建出版机构27
- 第四节 采取灵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27-30
- 一、鼓励创作革命文学作品28
- 二、翻译外国优秀文学作品28-29
- 三、文学与宣传有机结合29-30
- 第五节 党运用文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30-32
- 一、启发了人们的斗争觉悟30
- 二、鼓励人们追求新生活30-31
- 三、为边区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31-32
- 第四章 延安时期党运用文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32-43
- 第一节 坚持文以载道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32-33
- 第二节 加强队伍建设33-35
-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文学素养33-34
- 二、培养德艺双馨的文学工作者34-35
- 第三节 采取多种文学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35-39
- 一、文学应与大众生活紧密结合35-36
- 二、组织文学评论、研讨活动36
- 三、文学活动同其他实践活动结合36-37
- 四、开发网络新阵地37-38
- 五、借助学校教育系统地进行文学思想政治教育38-39
- 第四节 继续探索文学思想政治教育规律39-43
- 一、进一步探索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规律39-40
- 二、进一步探索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40-41
- 三、进一步研究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现曾,王凤英;思想政治教育与现时代三题[J];探索;2000年02期
2 王勤;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几个社会条件[J];探索;2000年04期
3 朱琪虹,王盛茂;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图书馆建设;2000年03期
4 王泽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点思考[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姜延宝,蔡东平;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益问题[J];党建与人才;2000年05期
6 曾鹃;浅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J];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7 钟崇先;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刍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8 田祚雄;世纪之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反思与前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韦兆钧;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超前性及其实现之策略[J];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罗槐茂,黄岳峥;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文泰;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2 陈潜;陈均宝;;对“大学生村官”上任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3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周加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5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熊继文;;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铭;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N];广西日报;2005年
2 解放军报记者 董强 本社记者 曹智;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00年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年
4 王天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与量[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创造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6 张弛 周奔;喜看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格局[N];解放军报;2007年
7 陈锐邋特约记者 唐向东;总后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N];解放军报;2007年
8 张瑞霞;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首府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 马奇柯;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张荣邋记者 夏洪青;二炮某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服务[N];解放军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英;解构大众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大学;2008年
2 姜文静;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保;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领域的拓展[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4 郑建松;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志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学术性[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巫阳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董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国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马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及其实现[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78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578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