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杜威“经验”概念的德育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07:01

  本文关键词:杜威“经验”概念的德育意义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杜威 经验 概念 德育


【摘要】:杜威是近代著名的、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哲学家、教育家、伦理学家、心理学家,他的思想对美国以及世界的教育事业,都影响很大,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杜威的经验主义是他一系列思想的哲学基础,而他的经验概念又是他的经验主义哲学里面最核心、最基础的概念。研究他的经验概念,对理解其经验主义哲学思想,尤其对理解其道德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杜威非常重视当时社会的道德、道德教育问题,他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他的思想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的经验概念和他的道德教育思想这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把这二者结合起来,从经验概念出发,对传统的道德观念、传统的道德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改造,并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实际效果较明显的道德教育观点。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关键时期和社会的转型时期,道德教育面临着很多挑战,研究杜威的经验概念和基于他的经验的道德教育思想,,并合理借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国的道德教育很有益处。 本文首先论述了杜威经验概念的内涵、原则,并对其历史源头以及杜威对传统经验概念的改造过程进行了回溯;其次论述了杜威经验概念对道德观念的改造,从人性、道德的性质、道德的层次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再次,论述杜威经验概念对道德教育的改造,从道德教育目的、道德教育中心、道德教育方式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结合我们国家的一些情况,论述了杜威经验概念对我国道德教育所具有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杜威 经验 概念 德育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4;B712.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4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9-11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1-13
  •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13-14
  • 第一章 杜威“经验”概念14-22
  • 第一节 杜威经验概念的内涵14-16
  • 1.1.1 杜威经验概念的内涵14-15
  • 1.1.2 杜威经验概念的鲜明特点15-16
  • 第二节 杜威经验概念的原则16-18
  • 1.2.1 连续性原则16-17
  • 1.2.2 交互性原则17-18
  • 第三节 杜威经验概念的历史源头18-20
  • 第四节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经验概念的改造20-22
  • 1.4.1 传统经验概念20
  • 1.4.2 传统经验概念的理论困境20-21
  • 1.4.3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经验概念的改造21-22
  • 第二章 杜威“经验”概念对道德观念的改造22-29
  • 第一节 对道德观念改造的前提:杜威的人性观22-26
  • 2.1.1 杜威关注人和人性的问题22-23
  • 2.1.2 杜威的人性观23-25
  • 2.1.3 杜威分析人性和道德的关系25-26
  • 第二节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道德的性质的改造26-28
  • 2.2.1 道德与内心26
  • 2.2.2 道德与规则26-27
  • 2.2.3 道德与环境27
  • 2.2.4 道德与效用27-28
  • 第三节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道德的层次的改造28-29
  • 2.3.1 传统道德的层次:“二元论”28
  • 2.3.2 杜威把“二元论”统一起来28-29
  • 第三章 杜威“经验”概念对道德教育的改造29-38
  • 第一节 杜威经验概念和道德教育的关系30-32
  • 第二节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道德教育目的的改造32-34
  • 3.2.1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道德教育目的的评析32
  • 3.2.2 杜威道德教育目的:生长32-33
  • 3.2.3 杜威经验概念的道德教育目的的特点33-34
  • 第三节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道德教育中心的改造34-36
  • 3.3.1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道德教育中心的评析34
  • 3.3.2 杜威道德教育中心:儿童34-36
  • 第四节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道德教育方式的改造36-38
  • 3.4.1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道德教育方式的评析36
  • 3.4.2 杜威道德教育方式:实践36-38
  • 第四章 杜威“经验”概念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发38-46
  • 第一节 杜威经验概念对我国道德教育目的的启发38-40
  • 4.1.1 树立为了学生的生长的道德教育目的观38-39
  • 4.1.2 实现道德教育目的要以经验为桥梁39-40
  • 4.1.3 培养学生良好的、全面发展的品格40
  • 第二节 杜威经验概念对我国道德教育中心的启发40-43
  • 4.2.1 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教育理念40-42
  • 4.2.2 建立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师生关系42-43
  • 第三节 杜威经验概念对我国道德教育方式的启发43-46
  • 4.3.1 社会生活实践是道德教育的基础43-44
  • 4.3.2 深入社会生活实践44-46
  • 参考文献46-4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彭建标,樊凯;试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变革的导向[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李玲;陈静;;论杜威的反思性思维及反思性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3 刘黎明;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演变及历史贡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5期

4 高新民;广义心灵哲学论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高新民,程先华;应重视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6 于桂霞;老子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王成兵;;再论杜威的共同体观——兼谈杜威哲学的当代意义研究工作的思路[J];学术论坛;2009年12期



本文编号:580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580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c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