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网络谣言防控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发布时间:2017-07-29 19:30

  本文关键词:网络谣言防控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谣言 思想政治教育 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谣言问题已成为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网络谣言的出现和传播,破坏和谐的社会环境,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干扰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如不提高警惕,,做好应对工作,网络谣言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毒瘤。它的巨大危害,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有效防控。应对网络谣言需要政府、媒体等社会各方形成合力,需要法律、制度等强制性手段,亦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网络谣言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网络谣言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具体作用;当前还存在着哪些因素阻碍着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网络谣言中作用的发挥;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应对网络谣言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都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本文对网络谣言进行了界定,阐述了网络谣言的分类、成因及危害。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网络谣言的应然选择,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本文把网络谣言的发展分为形成、爆发、消亡三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应对阶段中的作用、不利因素和策略也不尽相同,预防、消解和修复是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三个阶段中的具体作用。当然,准备工作不足、应对工作乏力、善后工作力度不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相应三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在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网络谣言中的作用和不利因素后,本文针对性提出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充分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按照上述的行文思路,本文分为了四大部分,即网络谣言的成因及危害,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网络谣言中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谣言作用的障碍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谣言作用的实现策略。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对网络谣言进行分析,阐明网络谣言的定义、特点、成因及其危害。第二部分主要内容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网络谣言中的作用进行具体阐述。把网络谣言划分为形成期、爆发期和消亡期三个阶段,分别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应对阶段中作用进行详述。对应这三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谣言有着预见与预防、约束与消解、修复与反思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三部分是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谣言作用的障碍性因素,并在分析这些不利因素的同时,找出其存在的原因。第四部分是本文的关键,通过前三部分对网络谣言的危害与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网络谣言中的作用、有哪些不利因素阻碍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等问题的探讨和论证。有针对性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即为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谣言形成期的预见和预防策略、网络谣言传播期的约束和消解策略、网络谣言消亡期的修复和反思策略。 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查阅法和采访交流法。在大量阅读有关网络谣言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理论进行梳理,找出二者的结合点,阐明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谣言的必要性及其作用,进而总结出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采访交流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对防控网络谣言的有关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采访、交流,获取网络谣言防控工作的一手经验,以此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谣言策略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本文试图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网络谣言中的作用及其实现策略,希望能够对网络谣言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意义,并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的丰富。
【关键词】:网络谣言 思想政治教育 应对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目录11-15
  • 引言15-24
  • (一) 研究的缘起及意义15-17
  • (二)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17-20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20-22
  • (四)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22-24
  • 一、 网络谣言的成因及危害24-34
  • (一) 网络谣言的界定24-26
  • (二) 网络谣言的成因26-28
  • (三) 网络谣言的危害28-34
  • 二、 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网络谣言中的作用34-54
  • (一) 预见与预防作用35-40
  • (二) 约束与消解作用40-48
  • (三) 修复与反思作用48-54
  • 三、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谣言作用的实现困境54-69
  • (一) 实现预见与预防作用的障碍54-59
  • 1. 危机意识不足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谣言的预见54-56
  • 2. 网络教育滞后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环境的优化56-57
  • 3. 意识形态淡化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对意识形态的教育57-58
  • 4. 把关能力不强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信息的过滤58-59
  • (二) 实现约束与消解作用的障碍59-66
  • 1. 网络道德新特征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传播个体的约束59-61
  • 2. 受众心理的不良倾向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受众的引导61-64
  • 3. 网络媒介趋利化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传播媒体的约束64-65
  • 4. 网络辟谣工作不及时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谣言的消解65-66
  • (三) 实现修复与反思作用的障碍66-69
  • 1. 修复工作突击性阻碍思想政治教育修复功能的发挥66-67
  • 2. 工作总结形式化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反思功能的发挥67-69
  • 四、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谣言作用的实现策略69-88
  • (一) 预见与预防作用的实现69-75
  • 1. 提高对网络谣言的预见性69-71
  • 2. 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进程71-72
  • 3.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72-73
  • 4.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信息把关能力73-75
  • (二) 约束与消解作用的实现75-82
  • 1. 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谣言传播的约束75-81
  • 2.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谣言的消解81-82
  • (三) 修复和反思作用的实现82-88
  • 1. 心态修复策略82-84
  • 2. 社会稳定策略84-85
  • 3. 工作总结策略85-88
  • 结论88-90
  • 参考文献90-94
  • 附录94-97
  • 后记97-9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9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义明;;“风起于青萍之末”——从毛泽东引用《风赋》说开去[J];党的文献;2006年04期

2 戚冬伟;;纽科姆ABX论战的意义[J];消费导刊;2008年18期

3 刘霞;邓名瑛;;论网络传播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双重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胡寿鹤;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界定问题——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界定[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5 刘五景;;学科借鉴之思与学科借鉴之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他学科借鉴研究的考察[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李红权;柏维春;;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廉政公信力的培育与提升[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7 贺幸平;;试论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途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8 陈子晨;;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谣言特点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王永贵;郭晓禄;;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理论探讨;2011年06期

10 杨静光;;从毛泽东预见性思维看当前公共危机的前置管理[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重庆社会科学院 罗锐华;[N];重庆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晓玲;基于网络受众心理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张殊凡;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孙燕;当前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艳;“慎独”对网络社会道德自律的现代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90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590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0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