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活动50年的实践历程及其机制化常态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00:23
本文关键词:学雷锋活动50年的实践历程及其机制化常态化研究
【摘要】:几十年来,我国的几代领导人包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都大力倡导学习雷锋,可以说“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持续不断地开展,学雷锋活动成了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本文对学雷锋五十年的研究,既是一个理论梳理的过程,对五十年以来学雷锋历程中经验的总结,突出问题的梳理,也是为了更好地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对当代雷锋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寄寓展望与建议。主要内容有:第一,对学雷锋五十年历程进行阶段性的梳理。目前分为五个阶段:上世纪6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全国掀起学雷锋的热潮,各行各业如火如荼地开展学雷锋活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期间,“神化”、“泛化”雷锋,学雷锋活动在此阶段被严重扭曲。上世纪80年代,是对学雷锋活动的重新恢复和发展阶段。1975年至1983年,邓小平复出,对学雷锋的重新恢复,这一阶段理论界集中于对雷锋精神的内涵和雷锋精神的社会价值进行研究。上世纪90年代,此阶段结合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对雷锋精神的核心进行了新的时代解读。新世纪以来,对学雷锋活动的研究集中于时代性和常态化两个方面,如时代性中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学雷锋,雷锋精神的道德价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雷锋精神。常态化则从榜样教育与学雷锋,中国青年志愿者精神与雷锋精神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第二,对学雷锋活动的机制化和常态化进行研究。机制化主要从社会志愿服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方面着手。社会志愿服务与雷锋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志愿服务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雷锋精神承载了较多的政治内容,而社会志愿服务具有突出的社会性和事业性。社会志愿服务自身以事业为载体,如何在新的世纪让学雷锋活动从新的践行载体上找到存在的生命力是值得探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是党的又一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相融合,仍在探索中。常态化研究,如何使常态化与社会公民建设结合起来,落实常态化项目,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前半部分是一个梳理过程,是本文的重点之一,但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本文的目的也在于紧跟时代背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探讨学雷锋活动的新途径。因此本文的核心观点成果在于学雷锋活动的机制化研究,探讨如何从社会志愿服务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两个方面着手,充分协调“好的机制与好人”的关系,在学雷锋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榜样的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 本文集合了五十年来各位学者在学雷锋问题上的丰富成果,从理论上吸取优秀成果,并且从逻辑上梳理,运用了多学科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运用到的文献主要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报告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检索相关期刊,浏览相关网站,搜集相关文献,阅读相关著作,并对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梳理与分类,,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丰富学雷锋的史料,把握学雷锋的理论和实践精华,为论文的开展和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比较分析法主要体现在对不同时期学雷锋活动在时代背景、活动形式、成果、突出问题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各个时期学雷锋的特点,更加关注未来的走向,为当代雷锋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学雷锋活动 机制化 常态化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前言10-14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文献综述10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2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2-13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预期创新点13-14
- 第二章 榜样、榜样教育与学雷锋活动14-19
- 2.1 榜样、榜样教育14
- 2.2 雷锋生平14-17
- 2.2.1 少年雷锋14-15
- 2.2.2 雷锋在望城15
- 2.2.3 雷锋在鞍钢15
- 2.2.4 雷锋在抚顺15-17
- 2.3 雷锋精神17
- 2.3.1 狭义的雷锋精神17
- 2.3.2 广义的雷锋精神17
- 2.4 学雷锋活动17-19
- 第三章 学雷锋活动 50 年的实践历程19-23
- 3.1 学雷锋热潮掀起19-20
- 3.2 学雷锋活动扭曲20
- 3.3 学雷锋活动重新恢复和发展阶段20-21
- 3.4 学雷锋活动新的时代解读21
- 3.5 学雷锋活动时代性和常态化21-23
- 第四章 社会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23-27
- 4.1 二者的区别23-25
- 4.1.1 两种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23-24
- 4.1.2 两种精神的内涵24
- 4.1.3 社会志愿服务在价值理念上的新发展24-25
- 4.2 二者的内在一致性25
- 4.3 发展社会志愿服务,弘扬雷锋精神25-27
-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雷锋活动27-31
- 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7-28
- 5.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涵义27
- 5.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27-28
- 5.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雷锋精神28-31
- 5.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28-29
- 5.2.2 二者的具体结合29-31
- 第六章 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与公民社会建设31-35
- 6.1 学雷锋活动常态化31-33
- 6.1.1 九个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项目31-32
- 6.1.2 学雷锋常态化的现实途径32-33
- 6.2 公民社会建设与学雷锋活动33-35
- 6.2.1 公民社会33
- 6.2.2 公民社会建设与学雷锋活动33-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说明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38-39
- 致谢39-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书林,李树武;论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04期
2 单辉;学雷锋活动四十年纪事[J];党史纵览;2003年03期
3 王丽荣;试论毛泽东的榜样教育——从学习雷锋好榜样谈起[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06期
4 李桂艳;;90年代雷锋精神遇到的挑战及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戴焰军;;论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雷锋精神[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曦;论雷锋奉献精神[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本文编号:627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62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