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传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其解决途径
发布时间:2017-08-16 12:00
本文关键词:电视传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其解决途径
更多相关文章: 电视传媒 思想政治教育 职来职往/非你莫属 困境/对策
【摘要】:我们都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涉及领域是很宽泛的,21世纪以来,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方式和实现途径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态势,我们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方法来阐释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表达的内涵。当今的中国,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拥有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普及程度相当高。电视传媒用其特有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受众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重新塑造和思想观念的改造都发挥了愈来愈大的作用。通过电视传媒这个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还拓宽了其外延。 当代的电视传媒,政治色彩浓厚,是政府用来传递主流信息的最重要工具,逐步成为政治信息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思想政治教育学、新闻学和传播学等理论相互融合,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电视传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特点、功能,以及作用、挑战和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对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健全其育人功能有很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 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以探讨电视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电视传媒中的表现形式、现状和特点,从而揭示电视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舆论导向、舆论监督、政治沟通、答疑解惑和道德养成等功能。认清电视传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高电视传媒者的整体素质,提高节目质量,协调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依法进行电视传播,加强理论性和现实性、可视性的三结合等方法来强化电视传播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功能,建构有效的传播效果体系,使电视传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好地发挥。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一、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研究课题内容及研究意义,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二、论述电视传媒的表现形式及社会功能,并着重介绍我国4大类27小类电视节目表现形式及其社会功能;三、认清电视新闻传播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研究二者的关系,证明电视传媒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这一命题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四、从电视媒体纷繁复杂,冲击主流道德文化;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愚乐至上,缺乏人文内涵的电视传播;从业者无视职业道德,自身行为失范这四方面分析制约我国电视传媒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五、基于《职来职往》与《非你莫属》节目的分析,探讨打破电视传媒政治政治教育瓶颈的办法及措施;六、提出加强电视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
【关键词】:电视传媒 思想政治教育 职来职往/非你莫属 困境/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4;G22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问题的提出10-12
- 1.2 研究意义12
- 1.3 研究现状12-15
- 1.3.1 国内传播学的相关研究分析13-14
- 1.3.2 国内外研究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论述14-15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5-17
- 第二章 电视传媒节目类型及其社会功能17-26
- 2.1 电视传媒的概念及特征17
- 2.2 电视传媒发展概况17-19
- 2.2.1 国外电视传播的发展情况17-18
- 2.2.2 国内电视传播的发展情况18-19
- 2.3 我国电视节目的大致类型及其主要功能19-26
- 2.3.1 新闻类节目20-21
- 2.3.2 娱乐类节目21-23
- 2.3.3 教育类节目23-24
- 2.3.4 服务类节目24-26
- 第三章 电视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26-30
- 3.1 中国电视的根本属性26
- 3.2 电视对国家政治的影响26-27
- 3.3 中国电视必须讲政治的必然性27-30
- 3.3.1 中国电视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讲政治28
- 3.3.2 中国电视的基本任务决定了它必须讲政治28-30
- 第四章 电视传媒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30-37
- 4.1 媒体环境复杂,冲击主流道德文化30-31
- 4.1.1 国内电视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发展态势30
- 4.1.2 港澳台媒体抢占内陆电视市场30
- 4.1.3 外国媒体对国内电视市场的挤占30-31
- 4.2 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31-33
- 4.2.1 电视节目传播品位低下31-32
- 4.2.2 虚假商业广告泛滥32
- 4.2.3 舆论报道的导向性出现偏差32-33
- 4.3 电视传播过程中的人文内涵缺失33-35
- 4.3.1 传播品位低俗不堪33-34
- 4.3.2 “弱智化”、“审丑化”电视节目盛行34-35
- 4.3.3 传播模式单一,缺乏创新35
- 4.4 从业者违背职业道德35-37
- 第五章 以求职类电视节目《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为例分析电视传媒思想政治教育情况37-45
- 5.1 节目设置37-38
- 5.2 节目定位38-39
- 5.3 节目特点39-40
- 5.4 《职来职往》与《非你莫属》的市场反响40-45
- 5.4.1 节目教育功能问卷调查41-42
- 5.4.2 受众对《职来职往》与《非你莫属》满意度调查42-43
- 5.4.3 观众对职场类节目的需要43-45
- 第六章 电视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发挥的解决途径45-48
- 6.1 更新教育观念,促进电视传播教育功能发挥45-46
- 6.2 加强“软”、“硬”结合,提高电视传媒“控制”能力建设46
- 6.3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电视传媒载体运行机制46-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52
- 表1 《职来职往》与《非你莫属》问卷调查统计52
- 表2 《职来职往》与《非你莫属》问卷调查表52
- 附表3 职场类真人秀节目观众需求调查表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闵小平;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其借鉴意义[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2 刘京花,李建红;当今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程业宏,金志云;开放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变革值得关注的问题[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吴琼;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J];求实;2000年05期
5 张钧 ,姚立丽;关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6 胡晓坤;电视与美国政治[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仲航;新时期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文化功能[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本文编号:683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6831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