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视域下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国家治理视域下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建设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大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如何在这个背景下,更好进行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最广泛的共识、形成最强大的合力,就成了理论界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本文主要通过四个大的章节来论述国家治理视域下意识形态建设新的路径选择这一课题。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国家治理的目标和本质,梳理了经典理论家的理论资源和历史逻辑,明确了国家治理的基本含义。第二章界定了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概念,探索并分析了意识形态建设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重大作用。第三章阐明了在国家治理这一独特视域下,意识形态建设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现状。第四章主要是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理和管理的论述将国家治理具体化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四个视域来探索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路径,以期更好的巩固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实现不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这一目标。
【关键词】:国家治理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0;D6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导论9-13
- (一) 选题背景9
- (二) 选题意义9-10
- (三) 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10-12
- (四) 本文创新之处12-13
- 一、国家治理理论概述13-20
- (一) 国家治理的目标及本质13-18
- 1. 国家治理的本质13-14
- 2. 国家治理的目标14-18
- (二)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治理的论述18-20
-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治理的目标阐述18-19
-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治理的基本主张19-20
- 二、意识形态理论和意识形态建设概述20-26
- (一) 意识形态理论20-23
- 1.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论20-21
- 2. 西方理论谱系中的意识形态论21-22
- 3. 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社会功能22-23
- (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23-25
- 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内容23-24
- 2.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24-25
- (三) 意识形态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重大作用25-26
- 1. 意识形态为国家治理把握住了发展的方向25-26
- 2. 意识形态为国家治理提出了基本要求26
- 3. 意识形态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26
- 三、国家治理视域下意识形态建设的机遇和挑战26-31
- (一)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机遇26-29
- 1. 改革开放为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机遇26-27
- 2. 全球化为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机遇27-28
- 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机遇28-29
- (二)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29-31
- 1. 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潮的渗透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认同度29
- 2. 资本主义新变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增加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压力29-30
- 3. 社会阶层分化使意识形态“碎片化”,加大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整合难度30-31
- 4. 网络媒介对权威的解构造成的思想困惑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力度31
- 四、国家治理视域下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探析31-45
- (一) 系统治理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建设路径探析31-35
- 1. 政府主导下多维主体间的良性互动32
- 2. 加强民主法治意识培养,增强人民的主人翁意识32-33
- 3. 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33-34
- 4. 坚持理论创新34-35
- (二) 依法治理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建设路径探析35-38
- 1. 牢固树立意识形态红线的观念35-36
- 2. 优化意识形态建设格局36
- 3. 理解法治思维,提高意识形态建设的水平36-37
- 4. 运用法治方式,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意识形态斗争37-38
- (三) 源头治理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建设路径探析38-42
- 1. 保基本39
- 2. 强机制39-41
- 3. 建基层41-42
- (四) 综合施策下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探析42-45
- 1. 强化道德约束,增强意识形态建设的行为自觉42-43
- 2. 协调社会关系,规范意识形态建设的社会行为43
- 3. 调整利益关系,解决意识形态建设的社会问题43-45
- 参考文献45-50
- 后记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南泉;;对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7年03期
2 罗仲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方法论和策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1期
3 任平;谭平;;国家安全视域下的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教育[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王永贵;;马克思主义视阈中意识形态的内涵和功能阐释[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宋晓杰;;当代意识形态理论的双重支点及其特质——以他者与征候为理论断面[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袁三标;;从话语权视角看国家意识形态的现代性转化[J];理论导刊;2006年12期
7 王永贵;;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精髓及其当代启示[J];理论学刊;2009年06期
8 曹国圣;;从话语权视角看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走向[J];理论探讨;2006年01期
9 程伟礼;;科学发展观若干问题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6期
10 宋进;王刚;;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维向度[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耿国阶;中国治理变革的模式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王诗宗;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D];浙江大学;2009年
6 邵静野;中国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张兴华;当代中国国家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臧雷振;变迁中的政治机会结构与政治参与[D];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83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783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