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03:28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思想政治教育 沟通 对策 高校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包含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在内的行为过程。它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完整的生命存在,二者之间应该是一种思想上、情感上平等互动的关系。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益复杂,教育对象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受到了质疑。具体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与受教育者生活脱轨的理性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发法注重单一、灌输式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的指向被异化,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值过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关系淡漠化、抽象化,以上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缺失的现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的关键所在。 这些现象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缺乏沟通意识、沟通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目的、方法环境的构建与实施缺乏沟通性思维密切相关。沟通是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关系的润滑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石。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障碍的化解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予以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沟通的基本概念着手,重点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缺失的现象,并归结原因,最后落脚于关注沟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切实路径,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情境找寻化解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障碍的方法,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问题的解决策略,力求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做些许贡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沟通 对策 高校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一、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一般性分析11-17
  • (一) 沟通及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概念11-13
  • 1. 沟通的含义11
  • 2. 沟通与其他关联概念11-13
  • 3.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内涵13
  • (二)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本质13-17
  • 1.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教育主体思想的双向流通13-14
  • 2.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教育主体的双向体验和理解14-15
  • 3.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实现了教育主体的意义生成与建构15-17
  • 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缺失的现象审视17-29
  • (一) 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沟通的现状分析17-24
  • 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缺乏沟通的表现17-19
  • 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缺乏沟通的表现19-20
  • 3.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上缺乏沟通的表现20-21
  • 4.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缺乏沟通的表现21-24
  • (二)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缺失的问题归因24-25
  • 1. 结构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存在身份差异24-25
  • 2. 环境上,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有效性受课堂空间形态制约25
  • 3. 机制上,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发生的动力机制不健全25
  • (三) 思想政治教育关注沟通的必要性25-29
  • 1. 沟通是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关系的润滑剂25-26
  • 2. 沟通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鲜活力量26-27
  • 3. 沟通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在需求27-28
  • 4. 沟通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28-29
  • 三、关注沟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切实路径29-41
  • (一)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沟通能力29-33
  • 1.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做一个完整的“我”29-30
  • 2.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完成权威的转换30-31
  • 3.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掌握有效的沟通方法31-33
  • (二) 培养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的主动沟通意识33-36
  • 1. 培养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的沟通主体意识33-35
  • 2. 激发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的内在潜力35-36
  • (三) 增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沟通活力36-38
  • 1. 增强马克思理论在沟通中的说服力36-37
  • 2.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鲜活性37
  • 3.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情理融合性37-38
  • (四) 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情境38-41
  • 1. 促进形成有效的合作式学习小组38
  • 2. 改善课堂人际空间因素38-39
  • 3. 选择适宜的沟通场合39-41
  • 参考文献41-45
  • 致谢45-46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湘桃;;论大学生沟通主体意识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2 徐雯娟;;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与超越性[J];大庆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3 王娟;;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本质[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4 彭寿清;德育对话模式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5 王刚;邹春雷;;浅议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功能及设置[J];北方经贸;2009年02期

6 龚怡祖;朱园园;;“我-你”世界:“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大学师生沟通取向[J];高教探索;2009年03期

7 张耀灿;曹清燕;;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人学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张文安;黄光云;霍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互动机制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刘丁鑫;;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机制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12期

10 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860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860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0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