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伦理探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伦理探析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普遍的应用,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网络的实质是人类自身存在的拓展和延伸,然而,这样的拓展和延伸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满足了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问题,以至于人们对网络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研究网络失范的问题,是为了更好的发挥网络对社会发展、对人类自身解放的积极意义。人类有能力创造网络,也就有能力规范网络。在网络上存在着恶意的网络行为,一些网民为了一己之私,全然不顾社会规范提出的要求,这不仅侵害了他人的利益,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恶意的网络行为,还有不严格的网络道德规范,目前网络道德规范的制定处于松散的创建阶段。对于个人来说,大部分人的网络道德意识还是非常薄弱的,大部分网民都处于网络道德初创期的萌芽阶段,网络过渡的自由导致网民责任感的弱化,过度的自由必然导致道德的混乱。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最终导致网络伦理道德的沦丧。本文从网络伦理的视野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综合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分析了当前我国出现的种种网络伦理失范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伦理学视域下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然后分析归纳了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总结出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其次,对网络道德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与解析,在说明了这些问题的危害性的同时,重点地分析了我国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及原因。当然,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出现有着多种的原因。本文从主体自身、社会、技术、网络环境这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最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的对策。首先,对于主体自身而言对网络主体进行教育培训,引导其树立固本培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网络主体的责任意识。其次,对社会而言,政府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大网络道德宣传的同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另外还要以技术作为突破口进行技术防范。最后,构建网络伦理的基本原则:尊重原则、无害原则和公正原则。
【关键词】:网络 网络道德 失范 伦理探析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4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6
- 一、选题目的与选题意义9-11
- (一)选题目的9-10
- (二)选题意义10-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一)国内研究现状11-12
- (二)国外研究现状12-14
-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创新点14-16
- (一)研究方法14
- (二)创新点14-16
- 第二章 网络道德相关概念分析16-21
- 一、网络道德16-19
- (一)网络的概念16
- (二)网络道德的概念16-18
- (三)网络道德的特点18-19
- 二、网络道德失范19-21
- (一)失范的概念19-20
- (二)道德失范的涵义20
- (三)网络道德失范的涵义20-21
- 第三章 我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原因分析21-32
- 一、我国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问题21-24
- (一)薄弱的网络道德意识21-22
- (二)恶意的网络道德行为22-23
- (三)无序的网络道德规范23-24
- 二、我国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的危害性24-27
- (一)危害个人的身心健康24-25
- (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25-26
- (三)导致伦理道德的缺失26-27
- 三、我国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分析27-32
- (一)主体自身原因27-28
- (二)社会原因28-29
- (三)技术原因29-30
- (四)网络环境原因30-32
- 第四章 解决我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对策32-41
- 一、构建网络伦理基本原则32-35
- (一)尊重原则32-33
- (二)无害原则33-34
- (三)公正原则34-35
- 二、提高网民自身素质35-38
- (一)对网络主体进行教育培训35-36
- (二)树立固本培元的核心价值观36-37
- (三)增强网络主体的责任意识37-38
- 三、国家加大网络整治力度38-41
- (一)政府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38
- (二)政府要加大网络道德宣传38-39
- (三)健全网络政策法规39-40
- (四)加强技术防范措施40-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7
- 致谢47-48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学文;路来庆;;网络道德失范的经济学分析[J];湖湘论坛;2008年02期
2 张道明;王超;黎滢;;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J];理论导报;2010年01期
3 黄新建;朱立新;宋明先;;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1期
4 郭鹏超;;由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而引发的思考[J];学理论;2010年14期
5 杨东;;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与应对措施研究[J];学理论;2013年35期
6 田耿;;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治愈对策初探[J];青春岁月;2013年02期
7 李晓洁;;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根源及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8 单红波;;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其原因分析[J];世纪桥;2008年18期
9 虞满华;;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体现的道德倾向及其实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年S1期
10 郑彦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婧;;对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波;周大镯;郜江磊;;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防治[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3 檀江林;;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危害与治理[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河南省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执笔 涂小雨 ;治理网络道德失范的路径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刘微;网络道德失范挑战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玄;论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治理[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
2 刘燕;高职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陶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4 王超;网络道德失范及建设探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5 赵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调适机制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6 雷娅妮;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5年
7 李玲玉;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聂丽;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9 马敦;网络道德失范与治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常方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其引导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49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949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