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11:19

  本文关键词: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胡锦涛 马克思主义观 研究


【摘要】:胡锦涛作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精神,,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推向了新的高潮。胡锦涛在总结了当前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后,重新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进行思考,并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形成了正确、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系统梳理胡锦涛马克思主义观的主要内容,在相关文献整理的基础上,阐释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以及推进马克思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路径,分析胡锦涛马克思主义观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分析了胡锦涛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条件。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是理论条件和实践条件相互作用的产物。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得以产生的理论来源有以下六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产生的。二是分析了胡锦涛马克思主义观的主要内容。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两个层面的内容分析。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作了高度概括、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巩固和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功能。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胡锦涛强调了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是分析了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价值,主要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总结。 本文的基本结论是,胡锦涛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认识方面的突出贡献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做出了“求真务实”的高度概括、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和指导地位,重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新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由此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
【关键词】:胡锦涛 马克思主义观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A8;D6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5
  • 第1章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条件15-28
  • 1.1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理论来源15-24
  • 1.1.1 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15-18
  • 1.1.2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18-20
  • 1.1.3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20-21
  • 1.1.4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21-23
  • 1.1.5 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观23-24
  • 1.2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实践基础24-28
  • 1.2.1 国际形势的新变化24-25
  • 1.2.2 国内形势的新变化25-28
  • 第2章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主要内容28-39
  • 2.1 胡锦涛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8-31
  • 2.1.1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高度概括28-29
  • 2.1.2 胡锦涛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29-30
  • 2.1.3 胡锦涛巩固和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30
  • 2.1.4 胡锦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功能30-31
  • 2.2 胡锦涛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31-39
  • 2.2.1 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31-34
  • 2.2.2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4-35
  • 2.2.3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5-36
  • 2.2.4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36-37
  • 2.2.5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7-39
  • 第3章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价值分析39-45
  • 3.1 理论价值39-41
  • 3.1.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39
  • 3.1.2 完善了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39-40
  • 3.1.3 深化了三大规律的正确认识40-41
  • 3.2 实践价值41-45
  • 3.2.1 有助于人们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41-42
  • 3.2.2 有助于人们树立坚定地社会主义信念42-43
  • 3.2.3 有助于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43-45
  • 结束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宝成;;胡锦涛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探索和回答[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2期

2 李聪明;张乃娟;;胡锦涛“为民”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韩元君;;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长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胡锦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J];求是;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953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953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e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