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隐喻的隐性语义错置
本文关键词:动词隐喻的隐性语义错置
更多相关文章: 动词隐喻 隐性语义错置 张力效应 二性隐喻 认知语义
【摘要】:语义错置不仅是俄语动词隐喻内在构造的核心要素,而且是其基本特点的重要体现。文章将对俄语动词隐喻语义错置的内涵,隐性语义错置的具体内容、表现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等进行探讨。这对于深入揭示俄语动词隐喻的内在机制、语义特性、功能及动词的多义性和认知语义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启迪价值。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俄语动词隐喻机制研究”(11BYY123) 黑龙江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TD201201)
【分类号】:H35
【正文快照】: 0.引言隐喻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结构,语义错置或内部语义冲突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体现着隐喻的一种特质,是隐喻区别于转喻、夸张等其他相关认知语义现象的重要特征。动词隐喻隐含重要而独特的“冲突理论”原理,它刻意创建认知上的虚假,通过表面上的冲突促成新的动作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铁煜;隐喻认知中的语义转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王松亭;俄汉语中隐喻共性现象对比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3 董莉;空间隐喻的辩证思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4 彭文钊;隐喻──认知与阐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曾欣悦;;认知语义学的六个基本特征[J];外语研究;2008年05期
6 田苗;;英语口语隐喻类型和功能分析[J];外语学刊;2011年02期
7 赵蓉;隐喻阐释的两种新视角及其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仇伟;;认知维度的英汉乏词义结构研究[J];外语教学;2010年03期
9 王寅;;索绪尔语言学哥白尼革命意义之所在(之一)[J];外国语文;2013年01期
10 汪少华;隐喻推理机制的认知性透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慧洁;;俄语隐喻的语义分类[J];才智;2009年33期
2 张娜娜;;俄语学界隐喻研究简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3 何雅文;许亮华;;语言经济性原则下的言语交际认知思维模式探微[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4 杨庆华;任姹婷;;从概念合成理论看翻译过程[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刘爱英;隐语的认知阐释[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王博;;汉语中的对举现象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23期
7 曾静涵;;空主语的隐含现象与认知机制——试析一种特殊连谓句的空主语隐含原因[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马菁;从修辞格到认知——浅析隐喻的发展过程[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汪少华;诗歌中的视角空间与文化想象[J];福建外语;2002年04期
10 仇伟;;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认知理据[J];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俊;;简论空间概念隐喻[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仇伟;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彭振川;现代汉语假设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明宏;基于与汉语介词短语“在……上”之比较的英语介词on的认知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卜玉坤;认知视阈下科技英语喻义汉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东辉;加克“语言转化”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10 徐慈华;选择与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珊珊;俄汉语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丽莎;论英语财经新闻的语言经济性[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俏;英汉“恐惧”隐喻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文爽;关联理论视角下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伟伟;认知视角下《论语》的概念隐喻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7 赵欣;普希金抒情诗中的爱情概念隐喻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汶静;汉语“V+得+C”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兴海;2006—2008年度新词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封湘英;俄语中含有“说”语义的隐喻性表达的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国璋;;关于索绪尔的两本书[J];国外语言学;1983年01期
2 武瑷华;俄语语用学的基本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1年03期
3 顾曰国;;当代语言学的波形发展主题一:语言、符号与社会[J];当代语言学;2010年03期
4 仇伟;;乏词义结构的认知及功能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1期
5 汪少华,郑守疆;从合成空间理论看隐喻的意义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6 赵艳芳;隐喻的认知基础[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7 彭文钊;隐喻──认知与阐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8 聂莉娜;高效言语控制的经济原则[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邵军航;;概念隐喻类型述评[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王寅;;体验人本观视野下的认知符号学[J];外语研究;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祖君;;从“边界望乡”到“背向大海”:身体流放与地方错置[J];扬子江评论;2009年05期
2 阮青;;都市爱情电影中的性别错置[J];参花(下);2013年11期
3 阮青;;都市爱情电影中的性别错置[J];新闻研究导刊;2013年11期
4 李彦仪;;评林安梧《道的错置——中国政治思想的根本困结》[J];哲学分析;2013年03期
5 李竹筠;;错置与错失——《陆犯焉识》的“遗民”悲歌[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1期
6 肖淳端;;解读《酸甜》的错置书写[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7 金锡谟;简析助词“的”运用中的错误(五)——“的”的错置[J];新闻与写作;1996年02期
8 金科;;青春的迷惘[J];美术观察;2009年05期
9 彭玉海;;试论俄语动词隐喻显性语义错置——俄语动词多义性的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年05期
10 杜曦云;;学科错置:无效的艺术拓域[J];画刊;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二芬;“整理的代价”与“乱”的好处[N];中山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1147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1147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