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语“运动语义”的分割策略对比兼谈语义分割的本质
本文关键词:俄汉语“运动语义”的分割策略对比兼谈语义分割的本质
更多相关文章: 语义分割 运动语义 词化 语义参数 分割策略
【摘要】:俄语“运动动词”与汉语对应“运动语义”在分割策略上存在着差异:这主要是俄汉语对“运动语义”的词化方式不同,俄语多采用综合型表达法,汉语则主要是分析型表达法。俄语“运动动词”在词化时参考运动的方式、关系对象等,通过不同的前缀表示运动的相关语义属性,前缀不同的动词在语义上彼此分工,而汉语往往只是把动作本身词化,并不把运动的相关属性凝结在词中。俄汉语在“运动语义”上的词化差异直接影响到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进入表达层面俄语每个“运动动词”要求特定的成分并置,对并置成分形成选择限制,汉语则通过状语、补语补充说明运动的相关属性。 语言与文化研究对语义分割的解释,主要强调文化因素对分割细度所起的影响作用。马清华还指出了语义分割细度的“相关原则”并强调指出文化对语义分割细度的影响仅是倾向性的,并非严格对应的规则。我们的角度是从词化差异看语义分割策略,不同语言的分割策略往往不同。但人类语言对人的经验结构的分割和范畴化又存在共性。 通过对俄汉语“运动语义”的分割策略的对比,我们发现并归纳了俄语“运动动词”词化的语义参数,这些便是俄语关于“运动动词”的语义分割参数。通过俄语汉语对比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求得俄汉语对“运动语义”分割时的共有参数,这说明俄汉语在语义分割上又有共性,研究这种共性符合探求人类语言共性的语言类型研究的取向,具有很深的理论意义。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语义分割研究综述; 二、俄汉语“运动语义”分割策略和表达的对比分析; 三、由词化和表达看俄汉语的语义分割; 四、语义分割的本质和语言类型研究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H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邦安;“词化单位”略论[J];辞书研究;1988年01期
2 缪道蓉;英语名词化的认知功能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罗思明;英语合体数词复合词词化统计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9期
4 刘杰;缩略语的词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2期
5 张辉松;英语名词化结构的语义特征与翻译[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郭立刚;曲的词化与词的曲化——论宋代文人俗词[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翟应增;艺术语言产生时思维的心象性和意象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白雪,高慎涛;从温庭筠看晚唐诗的词化现象[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赵宁;试论英语名词化现象产生的翻译问题[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10 毕慧玉;;论“许多”的成词过程及时代——兼论《祖堂集》在其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秦思娴;马建文;王皓玉;王瑞瑞;;特种目标遥感信息融合识别技术[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2 莫红;王飞跃;;常规动力系统的词化及其相关性分析[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陈丽娜;贺春江;廖彩荣;;浅谈气象短信制作要点及编辑技巧[A];2008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金永寿;;中国朝鲜语规范化方向与规范原则思考[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任翌 孙虹;山谷词评价的几个问题[N];光明日报;2006年
2 李怀;从创造与创新的理论分野谈起[N];光明日报;2000年
3 赵强;百万词翁[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裴诺;国产《花木兰》璞玉可雕[N];音乐周报;2004年
5 通讯员 田野 张志文;临澧隆重举行“情系寒门学子”助学金发放仪式[N];常德日报;2009年
6 郭萱;青藏联网工程歌集创作完成[N];国家电网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建伟;英汉叙事语篇空间移动事件对比研究:语义句法接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杨晓辉;人像视频序列语义基编码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3 吴宝安;西汉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丁军娣;复杂结构的聚类学习及图像分割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5 姚拓中;结合主动学习的视觉场景理解[D];浙江大学;2011年
6 孙虹;词风嬗变与文学思潮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7 袁长峰;产品需求分析与配置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孙艳;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福奇;俄汉语“运动语义”的分割策略对比兼谈语义分割的本质[D];吉林大学;2005年
2 朱庆洪;NP并立结构作状语之多角度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白云娜;三维模型的语义分割算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燕;特定类的图像语义分割[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高奎;基于视觉和几何特征的街景图像语义分割[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贾真真;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词化致使动词运用调查与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张继昊;基于SOFM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图像语义分割与标识[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赵霞;缩略语的词化[D];天津大学;2005年
9 王莉;动词结构中的“个”[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徐建芳;韩PS艳情诗与晚唐词化现象[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51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1151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