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下的“忧郁”观念对比

发布时间:2017-11-20 07:07

  本文关键词: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下的“忧郁”观念对比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文化学 观念 俄语语言世界图景 “忧郁”观念


【摘要】:20世纪末,在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理论的基础上,随着语言学研究的范式转向人类中心论,出现了一门新的语言学学科——语言文化学。“语言文化学是一门语言学与文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语言中表现及承载的民族文化。”(马斯洛娃2001:28)根据马斯洛娃的观点,语言文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民族心智,观念,观念域,语言个性,语言文化聚合体,语言信息单位,语言文化单位等。 作为语言文化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观念在20世纪90年代在新的科学范式下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在不同的人文科学领域,特别是语言文化学和认知语言学领域,十分重视对观念的研究。 “忧郁”观念作为反映俄罗斯民族心智关键词之一,在俄罗斯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俄罗斯学界对其进行了一些探讨,但是研究成果是零散的,尚未形成体系。而俄罗斯的“忧郁”观念,大多数外国研究者更是知之甚少。此外,据我们考证,此前未曾出现对比分析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下的“忧郁”观念,故该项研究,无论在我国,还是俄罗斯学界尚属首次。这就决定并提高了我们论文创作的现实性。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语言文化学理论(?)(?)(?)(?).(?)(?)等语言学家)的一些理论著述。 论文研究的对象为“忧郁”观念。 论文研究的对象物为俄汉语中“忧郁”观念的语言表现形式。 论文研究的目的:系统、综合研究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下的“忧郁”观念。 论文需要解决的任务: (1)论证论文选题的理论基础; (2)确定俄语“忧郁”观念的深层意义以及它在汉语中对应的不等值词; (3)分析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忧郁”观念的文化内涵; (4)揭示俄汉文化中“忧郁”观念的异同点。 研7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语义分析法,揭示TOCKa同义词列"пeчanb","TpycTb","cKyKa","yHblHиe"的异点 (2)对比分析法,对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的“忧郁”观念进行对比分析; (3)人物传记分析法,借助于该法揭示人的忧郁情感与其生活之间的联系; (4)阐释法,阐释忧郁的形象; 统计及定量分析法,确定“忧郁”一词在诗歌中出现的次数。 论文的创新性:在本文中首次系统、综合分析“忧郁”这一语言文化观念,阐释其其概念和非概念意义;首次对该观念在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的意义行对比分析。 论文研究材料来源于能够鲜明反映俄罗斯民族消极情感特点的文学作品—阿赫玛托娃和叶赛宁的诗歌;契诃夫的《Tocka和《KaшTaHka》;汉语中的古典诗歌以及鲁迅的《祝福》和郁达夫的《沉论》。 论文的理论意义在于进一步完善语言文化学的基本理论。 实践意义:该论文的分析材料和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语言文化学教学,也可用于编纂对比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基本观念的语言文化学词典。研究的结果对跨文化交际和俄语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由前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结论等相关部分组成。 前言阐述了本选题的现实性及论文的创新性,指出本论文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目的、任务、研究对象等。 第一章《语言文化学视角下的观念研究》中对语言文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及理论进行阐述。本章节有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确定论义将依据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论述语言文学产生的历史,并对这门新学科进行系统的介绍。同时,对同样研究语言和文化相互关系的认知语言学进行对比; 第二部分论述语言文化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观念问题的阐释。尽管存在不同理解,但在两方面是一致的,即观念属于心智范畴,且观念具有文化伴随意义; 第三部分研究语言世界图景理论,阐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一些重要的观念词。例如:дyIIIa,TocKa,Cy(?)бa,3aдymeBHOCTb,YдaJlb,Boля(BOлbHaя),lloлe(чиCTOe),дaлb,ABOCb等 第四部分论述反映俄罗斯民族心智特征、具有典型意义的情感观念。其中之一为本本论文研究的“忧郁”观念。 第二章《俄汉文化语境下的“忧郁”观念》从“忧郁”观念(相应汉语的“愁”或“忧郁”)的起源层面和历史层面对俄汉语文化语境中的“忧郁”观念进行对比分析。 本章节第一部分研究俄罗斯民族意识中的“忧郁”观念。 “忧郁”观念在俄罗斯民族意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观念很早以前便在俄罗斯民间创作中出现,比如在谚语,俗语,童话故事,格言,甚至出现在一些仪式,仪礼及咒语中。 从心理学角度,阐述忧郁情绪的基本特征(苦恼,绝望,痛苦,悲痛,孤独,难受,不自由,思乡,折磨,无出路等)和产生原因,包括宗教,地理,自然,社会及个人原因。心理学中对“忧郁”观念的阐释是我们研究的基础。 从语言文化学角度,对于“忧郁”观念的概念与结构进行分析。主要从两个层面:词源层面,消极层面(历史层)进行阐释。而该观念的第三个层级,即现实层级的意义将在第三章专门加以全面论述。 为了揭示“忧郁”观念与其他的消极情感观念(пeчanb,TpycTb,ckyka,yHbIHиe)之间的细微差别,对“忧郁”的同义词列(悲伤,忧伤,苦闷,愁闷)进行语义分析。揭示其基本概念,固定搭配,表达情感的强烈程度及引起该情感的原因等方面的异同。 第二部分分析汉语言文化中的“忧郁”观念。 在俄语中的“Tocka”观念在汉语中有两个词位对应,即“愁”和“忧郁”。 “忧郁”观念在汉语文化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的“愁”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词汇,用以体现中国古代诗歌重要的主题——“愁”情结。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愁”仅在古汉语及古诗歌中相当于“忧郁”观念,经过漫长的演变,“愁”字在原有的语义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意义,与忧伤、悲痛、悲伤、愁苦、忧虑、苦闷等同义,与此同时,“愁’’的原始意义逐渐为现代汉语中的“忧郁”取代,故俄罗斯的“忧郁”观念在俄语中对应一个词位"TOcka",而在汉语中分别对应古汉语中的“愁”与现代汉语中的“忧郁”,即有两个对应词位。 因此,对中国文化中“愁”的分析应当从两个层面:词源层面、历史层面,而对“忧郁”,则从现实层面进行研究。 据《说文解字·禾部》解释:“愁”字由两部分组成,字面意义为“心头之秋”,表示“愁”因秋而生,这与古时我国的战争通常在秋收后开始有关,此外,古代处决犯人又多在秋天,于是愁就成了秋的基调。为了全面而深刻分析“愁”以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对应词“忧郁”,以及俄罗斯“忧郁”观念的丰富文化语义,故专设第三章,将以汉俄文学作品为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汉俄语言世界图景中“忧郁”观念的异同语义,以期达到论文研究的目的。 在第三章《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下的“忧郁”观念》对“俄汉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忧郁”情结进行对比研究。 从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我们选取(?)的诗歌及(?)的短篇小说,对其中体现的“忧郁”观念进行分析。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可以被认为表现俄罗斯忧郁情结的大师。 从汉文学作品中,我们选择唐宋时期家喻户晓的诗人的经典诗词作为研究对象,而从当代文学中,,,则选取与契诃夫同时代具有相似经历和创作特点的文学大师鲁迅和郁达夫的短篇小说进行分析。 结论部分做出以下结论: “忧郁”观念在我国和俄罗斯民族心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忧郁”观念同属俄汉文化中十分复杂的情感现象,在俄岁斯文化中尤其如此,因此需要以后进一步的探究。 需答辩的论点包括: (1)“忧郁”观念作为反映俄罗斯心智的关键词之一在汉语言中没有完全对等的词汇。 (2)俄岁斯的“忧郁”观念内涵丰富,尽管有一系列的同义词,但彼此之间有细微的差别 (3)俄罗斯的“忧郁”观念的具体涵义通常取决于具体的语境。 (4)提炼出俄语的“忧郁”和汉语的“愁”和“忧郁”的异同点。 (5)由于俄罗斯“忧郁”观念内涵的丰富性,汉语中的“愁”和“忧郁”在某些意义上缺项。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136;H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宏;论俄语语言文化教学的研究趋势[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2 吴国华,彭文钊;论语言世界图景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2期

3 赵爱国;语言世界图景理论及其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11期

4 刘宏;跨文化交际中的空缺现象与文化观念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7期

5 赵爱国;;语言文化学方法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11期

6 王雨海;比较鲁迅和契诃夫小说中的“忧郁情结”[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李向东;俄罗斯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几个关键概念及其相关性分析[J];中国俄语教学;2005年03期

8 姜雅明;;对“концепт”的解读与分析[J];中国俄语教学;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1206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1206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e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