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双语词典编纂中的若干翻译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3 01:27
本文关键词:俄汉双语词典编纂中的若干翻译问题研究
【摘要】:双语词典是沟通两种语言的桥梁和跨语言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兹古斯塔,1983:404),具有帮助词典使用者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双重功能。双语词典又被称为“翻译词典”,其编纂本身以翻译为基础,从翻译单位是语言单位这一角度讲,双语词典编纂过程就是一种翻译过程。 俄汉双语词典编纂工作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俄汉双语词典的需求也随之增长,编纂事业蓬勃发展。相比俄汉双语词典的丰硕成果,俄汉双语词典编纂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其基本理论框架以评论性及经验总结为主,对双语词典编纂细节及其编纂翻译操作探讨不足。本课题的研究是双语词典学与翻译学两个领域的交叉研究,通过对俄汉双语词典编纂过程中的翻译问题的讨论,尝试揭示双语词典翻译现象的一般规律,构建俄汉双语词典翻译研究的理论框架。 语言类双语词典的实质主要是两种语言词汇、语法等的对比,通过翻译和注释,反映源语语言词汇的含义、特点和使用方法等。双语词典的核心任务是在目的语中寻找对等语,而如何在目的语中提供对等语给编纂翻译过程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双语词典的翻译又是多层次的翻译,,本论文基于俄汉双语词典中词缀、词目与释例等不同的语法层面,分析了词典编纂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翻译困难,通过探讨词目层面的言语翻译和释例层面的语言翻译,有选择地阐述了网络新词和成语的若干典型特点及其一般翻译方法。全文在整理大量译例的基础上,总结出此类情况翻译问题的一般性相关原则和方法,以期对以后的俄汉双语词典编纂提供借鉴。 双语词典编纂的翻译研究是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新型研究,无论是编纂实践还是学术理论探讨,都有巨大的潜力,本论文仅针对俄汉双语词典编纂提出一个理论框架构想,所涉及的问题有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华;改进双语词典的翻译[J];辞书研究;1998年02期
2 郑述谱;从《大俄汉词典》到《俄汉详解大词典》[J];辞书研究;2000年01期
3 章宜华,黄建华;关于双语词典评奖的几点思考[J];辞书研究;2000年04期
4 徐海;;中国英语学习者需要什么样的例证[J];辞书研究;2009年02期
5 王馥芳;;传统主题下的新思考——评《双语词典译义研究》[J];辞书研究;2010年02期
6 李如龙;;谈规范意识——兼评两部规范性辞书[J];辞书研究;2011年03期
7 郑修之;;《大俄汉词典》中的四个常用词条分析[J];辞书研究;1987年06期
8 谯绍萍;;略评《大俄汉词典》法学术语的译名[J];辞书研究;1987年06期
9 章何;谈《大俄汉词典》中的一些疏失[J];辞书研究;1993年03期
10 王聪;;俄汉成语的互译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1216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1216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