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道歉言语行为的社会性别语用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俄汉道歉言语行为的社会性别语用对比研究
【摘要】:作为社会交往中人际关系的调节手段之一,男女两性的道歉言语行为向来备受语言学界关注。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支撑,对道歉言语行为的基本特征、俄汉语中男女两性的道歉及回应策略、语言表达手段及其语用特点作了探讨,并分析了俄罗斯人和中国人在性别与年龄、性别与权势方面的认知差异。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分类号】:H35
【正文快照】: 1.引言道歉源于说话人对受话人的冒犯,由此对自己的错误或过失进行承认,并力图为被冒犯者挽回面子的一种弥补性的言语行为(Goffman 1971:140-143)。在日常言语交际中,社会性别因素对道歉言语行为的影响受到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对俄罗斯和国内汉语学界有关道歉言语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潘小燕;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王力;刘欣红;王锦山;;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3 周娉娣,张君;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周民权;;俄汉恭维语的社会性别语用对比研究[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 周民权;;汉俄称呼言语行为的社会性别语用对比分析[J];中国俄语教学;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瑛;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王瑛;浅析文化内涵词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沈训姣;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汪文秋;跨文化的词语差异及其翻译[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谢琼;;英语习语中的比喻及其翻译方法[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李雪芹;卢云;;浅析英语新闻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冯英杰;;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杨冬梅;;汉英思维方式对比研究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指导意义[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李金英,白丽君;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贾勤;叶尚平;;中美企业核心价值观内涵跨文化解读[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玉婷;;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胡雪乔;张瑞花;;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陈东东;;论跨文化语用能力与口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4 杜瑾;;论跨文化交际中信息编解码冲撞的不同类别[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金明;;对英汉“文化限定词语”的思考[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李灵;;目的性原则与广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许玉军;;从礼貌准则看汉英语言文化的语用差异和对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陈立珍;;跨文化英汉词汇对比研究与英汉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闫君;;汉英公示语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泳;汉英习语在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流失[D];河北大学;2009年
2 江玉娟;论中文企业简介的英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温雅琴;目的论在中英广告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秋莲;会话策略视角下的赞美语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薛明珠;文化模拟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静;《红楼梦》中的礼貌现象及其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周良谦;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乐奕;道歉言语行为中请求策略的使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郭展;寒亭称呼语规则试说[J];民俗研究;1996年03期
3 张会森;;语用·语用学·对比语用学[J];外语研究;2010年05期
4 韩大伟;;汉语拒绝型言语的划分依据及其诱因(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6年03期
5 王爱华!610053;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3期
6 戴炜栋;言语性别差异分析综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3年06期
7 魏耀章;恭维语的性别差异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张绍杰,王晓彤;“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1997年03期
9 潘小燕;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陈松岑;;北京城区两代人对上一辈非亲属使用亲属称谓的变化[J];语文研究;198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方方;多维视野中的俄汉恭维语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慧芳;李雪梅;;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的对比研究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大众文艺;2011年01期
2 王传经;言语行为理论的拓展─-评A.Wierzbicka的《英语言语行为动词语义词典》[J];外语教学;1994年02期
3 洪玮;;对言语行为“请求”的教学探讨[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2期
4 涂靖;Irony言语行为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王玲;交际教学法中的言语行为理论[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赵华;英语“自我中心语句”语用分析[J];外语学刊;2004年05期
7 陈淑莹;;标示语英译的语用失误探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胡继兰;;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与大学英语教学[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何春燕;;言语行为的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原因探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栾玉芹;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小议[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友信;;“THANK YOU”用语的言语行为与作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赵永青;孙鑫;王琴;;“CCTV杯”英语演讲中提问前过渡语使用的研究[A];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中子;;对习语喻义的认知语学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胡婷;;试论转喻思维在汉英语言形式中的异同[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许凤才;;句子、语句及超句统一体[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杨文秀;;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从LDOCE2到LDOCE4[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肖唐金;;英语条件式及其在法律条文中的应用[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吴艺娜;;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情态表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刘华文;;试论英汉双语词典的认知模式[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李卓丹;;英汉称赞语和应答中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兰晓霞;中国学习者韩国语“请求—拒绝”对话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朱德光;“批评”言语行为在感知和表达两个层面上的语用迁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钱琴;指涉理论与俄语中的指涉现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福井启子;中日言语行为差异与心理交际距离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顾晓乐;基于恭维行为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际语用能力发展之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刘惠萍;维吾尔族英语学习者和汉族英语学习者请求策略语用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汤春艳;篇章类型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季小军;俄语一般疑问句的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巍葳;俄语祝愿言语行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2 王丽梅;俄语疑问句的语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刘君红;中美电影中的恭维言语行为跨文化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孙亚琳;从拒绝言语行为反观外语学习对学习者文化身份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伟萍;礼貌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高文芳;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性别差异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周岸勤;中国英语课堂言语行为的习得[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8 田立娟;从言语行为理论看英文商业广告词中的隐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9 彭玲;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郝暖;不同习得环境下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的使用差异[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19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1219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