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空间的认知—词汇模式在非正式政治语篇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2-02 02:20

  本文关键词:空间的认知—词汇模式在非正式政治语篇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语言学 隐喻 空间词汇 政治笑话


【摘要】: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语言和思维所固有的,是人的思维认识,组织和归纳客观事物的重要媒介,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人们首先认识身边的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增加,事物范畴不断扩大,使人们的思维发展不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与表达,而是逐步认识到抽象,语言的隐喻实际上是概念隐喻在语言中的体现。 空间是把握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表达各种认知成果的基础。空间概念是人理解其它概念的基础之一,空间隐喻正是人类借助空间概念表达一些抽象概念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 俄语政治笑话以其幽默、诙谐的民间语言,轻松、明快的精练文字,丰富的想象力,令人捧腹的逗乐笑料成为俄罗斯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精神佐餐。但是,对于中国的俄语学习者来讲,正确的理解俄语政治笑话并非易事,这其中有文化国情差异的因素,也有对政治笑话中的词汇的不了解的原因,本文试图对俄语政治笑话中的空间词汇进行一些分析,以求对俄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洁,朱国龙;认知语言学[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安琦;;基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语言“经济”[J];北方经贸;2011年02期

3 徐晓吉;辛悦照;王宁;;认知语言学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启示[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吴妍婷;;隐喻的跨文化认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7期

5 张恩秀;;从认知角度分析英汉“快乐”概念隐喻的异同[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5期

6 邬彤妮;浅谈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7 王静;;认知隐喻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8 赵瑛香;;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在广告语中的效应[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1期

9 张青;;浅谈认知语言学下的英语口语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4期

10 王红卫;;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读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隐喻[J];名作欣赏;2009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航;;温度的概念隐喻:汉语语料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田英;;浅谈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翻译能力培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分组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日程安排[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郅友昌;张晓燕;;俄罗斯认知语言学的发展[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姜志芳;;从一词多义现象看认知语言学对意义的构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陈维振;吴世雄;;有关范畴本质和语义模糊性的再认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名/eat-N构造”的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刁力人;;基本范畴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晶 山西财经大学;我所理解的认知语言学[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张沛;隐喻: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张茧;语言学家来湘论道[N];湖南日报;2007年

4 吴明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王东声;动荡的想象与浪漫的隐喻[N];美术报;2002年

6 采访者:杨心一(美国康奈尔大学艺术史博士) 受访者:邱志杰(长征计划策划人);走在长征的隐喻里[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7 田北(记者);一段走完的旅行中的两个隐喻[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8 本版编辑 沈家煊 傅小兰 蔡曙山;揭开人类心智的奥秘[N];光明日报;2006年

9 张青;基于汉字的汉语信息语法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李森;寻找失去的生活[N];黑龙江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芸;言语行为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贤;现代汉语动词“来、去”的语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朴恩希;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五色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杨彬;心智的门铃[D];苏州大学;2008年

5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宗守云;集合量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薇;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王洪刚;外语教学中引入隐喻对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与思维模式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磊;圣经寓言故事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谢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秋丽;空间的认知—词汇模式在非正式政治语篇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2 余平;意象图式与唐诗绝句语篇的视点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3 吴文辉;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上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洋;俄语委婉语生成的认知机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周琳;英汉名动转用的认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闫妍;网络词语的认知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蒋琳珍;从认知角度探讨对话中的隐喻翻译[D];浙江大学;2006年

8 朱雅冬;从认知角度看专有名词转化为普通名词的现象[D];四川大学;2006年

9 许們;《庄子》隐喻、转喻造词的认知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刘彩云;空间介词AT,ON和IN的认知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43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1243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f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