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跨文化教育之“说”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8-10-17 12:15
【摘要】:研究表明,文化差异是导致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强调外语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而不是交际语言能力,即能够与目的语国家文化代表进行交际,包括理解本国语言和本国文化局限性的能力,以及在遭遇别国文化时转换语言和非语言规范的能力。跨文化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跨文化教育实现的。跨文化教育之"说"的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独白语和对话的角度分析跨文化教育之"说"的能力的训练特点。
[Abstract]:The study shows that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the main causes of communication barriers. Therefore,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purpos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be to develop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language competence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rather tha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competence, that is, to be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cultural representative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countries. It includes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limitations of native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the ability to change language and non-linguistic norms in the face of other cultures. The formation of cross-cultural language competence is realized through cross-cultur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speaking" ability of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language compet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aking" ability of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nologue and dialogue.
【作者单位】: 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110644)论文
【分类号】:H3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兰;;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生的语用失误问题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毕雪飞;;合作学习与日语听说技能的培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3 孙宗芹;;论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教育中的文化教育[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4 贾曼丽;郭士香;;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水平测试相关性的调查与反思——以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为例[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王泳钦;;从中西方价值观探析酒文化差异[J];才智;2011年13期

6 吕翠媛;;跨文化交际之“理解”概念的哲学诠释学分析[J];才智;2011年26期

7 唐晓燕;;浅谈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Z1期

8 邱晓芬;;谈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6期

9 蒋春玉;;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意识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10 何敏;;后殖民语境下英语教师的文化身份定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静波;;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状况的调查与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金南顺;郭寻;李英;;外向型企业跨文化交际能力组织开发模式研究[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余娟;从语言学习到文化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波;当代英国海外英语推广的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关秀娟;全译语境作用机制论[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刘桂影;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发展与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赵芳;“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佳;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艳;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星;[D];西北大学;2011年

4 徐琳;跨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春联及其应用推广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桂生;英语国家学生母语文化迁移对汉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婷;德日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对比[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月娥;文化休克研究及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贾哲;文化背景知识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晓洁;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语用失误的顺应论阐释[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孙美华;高中英语教材中背景知识的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梦欣;;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董芳;郭丽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J];网络财富;2007年07期

3 董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刘春玲;赵震红;段冉;;电影在跨文化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4期

5 芒刺;冯玉梓;;巴登尼玛:在跨文化教育的行动中实现价值[J];教育与职业;2009年25期

6 岳红星;;论外语跨文化教育中“大文化”观的建立[J];山东外语教学;2010年05期

7 方志英;刘进;;论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J];钦州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8 熊亭玉;;试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缺失[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刘徐湘;;跨文化教育:文化融通的智慧[J];重庆高教研究;2014年03期

10 王开玉;走出语言系统:由“外”向“内”——以跨文化教育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黄志成 魏晓明;跨文化教育 未来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刘兴祥;中国—东盟跨文化教育暨第十届国际双语学研讨会在贵阳召开[N];贵州民族报;2013年

3 陆静斐;上外附中跨文化教育结硕果[N];文汇报;2003年

4 安然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科交融催生“跨文化教育与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民族所 阮西湖;和谐社会与“世界民族”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翁立平;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要立足中国现实[N];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王柏玲;从外国名歌中感受语言之魂[N];文汇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苏雁;穿越文化的“围墙”[N];光明日报;2011年

9 张焱 赵丹;面向有钱人的“通识教育”——美国本科教育概略分析[N];长春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苏雁;苏州外国语学校:把英语教学融入学生生活[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鲁卫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敏;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嘉菊;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永霞;中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亚娜;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荣艳;浅析跨文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楠楠;英国苏格兰中学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调查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邓星辉;论中学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栾云;论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薇;德国学校的跨文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吴垠;从符号学视角探析文化中的无意识现象[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76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2276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9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