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7-01-01 17:42

  本文关键词:论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3年

论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

孙广  

【摘要】:论文结构: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理论研究和翻译习作。 理论研究部分是论文《论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主要研究汉译俄中俄语形动词的使用规律和使用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分析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规律和方法。 形动词是俄语动词的一种修饰形式,兼有动词和形容词的特征。形动词用一定的动作或状态来说明人或者事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表现的特征,回答какои?的问题。形动词在俄语政论语体、公文事务语体和科技语体中大量使用,并且在文学语体中也经常使用。 本论文的写作目的是:第一,分析总结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规律;第二,归纳总结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分析法、描写法、归纳概括法。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是我们依据翻译学理论、词法学理论、句法学理论和修辞学理论,对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进行了分类归纳,总结出了系统的、操作性很强的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方法。 本论文选取的汉语和俄语语料多来自政论文章及文学作品。 本论文理论研究部分由以下部分组成:引言、两个章节、结束语、参考文献。论文的引言部分对论文进行了总体说明,阐述了论文的选题动机、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及任务,说明了论文的新意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并指明了论文的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论文结构等。 第一章理论基础中介绍论文的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本论文研究所遵循的理论。 第二章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情况分析分为六个小节,分别从偏正式合成名词的俄译、定中短语中修饰语的俄译、兼语句的俄译、复合句的俄译、加译形动词和避免词汇重复的角度,分析了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情况,并总结归纳了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规律和使用方法。 在结束语中,我们得出了几点结论,并指出了论文的研究前景及论文成果的可能应用的领域。 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汉译俄中,在偏正式合成名词的翻译、定中短语中修饰语的翻译、兼语句的翻译、复合句的翻译、加词、避免词汇重复等方面可以使用形动词。 2.如果汉语的偏正式合成名词在俄语中没有直接的翻译对应物,就可以考虑采用描述性译法,进行解释性翻译。在此翻译过程中,有时会使用形动词。 3.汉语定中短语中的修饰语中如果带有动词或者动词性短语,并且修饰语与中心语在语法上能构成主谓短语或者动宾短语,那么这样的修饰语就可以考虑译为形动词或者形动词短语。 4.汉译俄中,进行兼语句的翻译、复合句的翻译时,有时会使用形动词。 5.汉译俄中,在使用加词方法时,也有经常采用加译形动词的方法。在特殊的定中短语翻译中,有时需要加译形动词。 6.有时使用形动词也是修辞的需要。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汉译俄翻译实践中,并且我们的研究成果对老师、学生及翻译工作者进行汉译俄翻译实践有借鉴意义。当然,我们的研究成果不能穷尽所有的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情况,为此,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志坚;俄语被动句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足云;“是……的”句式的比较与系统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黄启庆;尹海良;;现代汉语AB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及其音变处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沈云佳;论《呼兰河传》中的ABB式色彩词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刘爽;;浅论双关语三要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朱正军;朱曙光;;我国英语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沈丹蕾;《五灯会元》的句尾语气词“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卢英顺;;“上去”句法、语义特点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高华;;汉语里的“话题问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邢红兵;张旺熹;;现代汉语语法项目的标注及统计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魏励;;现代汉语“作”和“做”的使用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建强;;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疑问句使用情况调查[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胡妍;;论话语理解的语义联想策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乔翔;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卡依沙尔·艾合买提;现代维吾尔语情状类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玉婷;汉语会话他启自修型修正的互动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徐娅楠;俄语语气词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斯岚;俄语笑话的语言学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婷婷;“家庭”观念在俄汉语世界图景中的语言文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冯忠萍;俄汉语比喻成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戴佳;现代汉语特殊结构“V+得+发+X”[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时筱惠;大连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谢亮亮;俄语原因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坚;;对话理论视域下的翻译观[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袁颖;被动句的信息结构和信息功效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王萍;周桂君;;认知、审美与诗歌文本的陌生化[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2期

4 张会森;;苏联俄语口语研究概述[J];国外语言学;1980年03期

5 武姜生;从两种不同的语言共性论看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J];福建外语;2001年03期

6 王晓军;;被动句的语篇功能和认知理据[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李莉;赵爱军;;文体学中的语法研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曹宏;中动句的语用特点及教学建议[J];汉语学习;2005年05期

9 唐月凤;浅论英语口语语体[J];湖州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10 孙汉军;俄语未完成体被动态动词的意义和用法[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洁;新时期俄罗斯报刊政论语言[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曹火群;题元角色:句法—语义接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晓玉;俄汉被动句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吴敏;英语被动结构的理想化认知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姜丽艳;俄汉公文事务语体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D];黑龙江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辜涌泉;第二部分为现在时主动形动词的复合形容词[J];外语学刊;1993年05期

2 曹玉萍,关慧颖;俄语中形容词与其他词类的相互转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ОЧЁМ РАССКАЗЫВАЮТ ДРЕВНИЕ ФОЛИАНТЫ?[J];俄语学习;1997年01期

4 于丹红;;Олимпиада-2008 в Пекине(2)[J];俄语学习;2008年02期

5 赵葳;;Нужно вытеснить с рынка некаче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J];俄语学习;2008年04期

6 李丰;;Кто вы,чтобы решатъ чужую судъбу?[J];俄语学习;2009年02期

7 望季;;Стать великой балериной,ненавидя балет...[J];俄语学习;2010年02期

8 斯仁巴图;鄂温克语和达斡尔语、蒙古语的形动词比较[J];满语研究;2001年01期

9 蒙曜登;;Нзвéстное зло[J];俄语学习;2009年05期

10 崔晋晋;;С взятками будут бороться всерьёз[J];俄语学习;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勇;;经贸作品汉译俄翻译过程初探[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2 张宝梁;;一部新型双语辞书《汉俄翻译词典》的诞生——略谈编纂这部词典的几点经验及创新[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祖生利;;《元典章·刑部》直译体文字中的特殊语法现象[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4 朱纪明;;俄语静词类型的不定人称句浅析[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2年

5 杨春宇;;浅议俄语的词重音[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6 淑琴;艳花;;蒙古语构形附加成分重叠使用特征及其模型[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任玉芝;;活跃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俄语运用能力[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8 张琦;;俄语《40课》中的语言文化因素对比[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贾旭杰;;基础俄语文化因素教学内容管见[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马岩;;俄语二格句二题[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春友;[N];光明日报;2010年

2 何俊芳;[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哲;[N];哈尔滨日报;2005年

4 朱百强 赵宝琦;[N];宝鸡日报;2008年

5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世界俄语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刘利民;[N];光明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尤莼洁 徐敏 实习生 王晓夏;[N];解放日报;2009年

7 王国栋 记者 姜健;[N];牡丹江日报;2009年

8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陈志新;[N];人民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吴子桐;[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贾彦彬 记者 李林岩;[N];吉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钊;《先祖阔尔库特书》形态句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张雪莹;俄语中的因果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李素秋;汉维多重定语语序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陈新义;中国阿尔泰语系的语序类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马伟;撒拉语形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李绍哲;俄语语料库和基于语料库的语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王丽媛;俄语身体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翠;俄语语序的语言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高国翠;俄语(PKи)词汇概念的认知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广;论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赵丽;两岸若干同形动词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媛媛;企业名称的汉译俄技巧[D];黑龙江大学;2013年

4 纪春萍;汉译俄过程中单(?)复句转换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陈楚明;代词Becь在汉译俄中的应用[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王佳丽;《Дополнение к № 73 Договору 》中的汉译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努尔艾力·沙亚库皮;维吾尔语过去时形动词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09年

8 聂卫东;俄语语言学论文摘要研察[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冯静美;俄语表女性词汉译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苏德米德;蒙古语复合名词支配形动词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0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230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7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