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俄语中“内—外”空间概念的认知语义分析
发布时间:2019-01-07 14:20
【摘要】:众所周知,人类生活在一定的时空中。因而,空间关系是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存在关系。空就按概念是物理空间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人类语言又是和人的认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故从认知角度对语言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在研究中对空间概念的分析又是其主要的范畴。 人们常常以对空间的朴素认识为前提,通过自身对空间的体验形成对空间的认识。因此,空间概念在人类的认知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世界上很多概念都是从空间隐喻发展而来。空间隐喻实际上是物质世界中空间概念的一种延伸。 应该指出的是,在表达中人们将自身体验的上—下、前—后、里—外、左—右等意象图式投射到抽象的空间中,用以阐释抽象的概念和事物,用直观的、具体的方位概念形容抽象的、复杂的概念和事物。 空间概念的跨域映射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一种方式。传统的语义学主要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上研究语言的意义,认知语言学诞生之后,试图将语义和认知联系起来。(?).菲尔默认为,在认知语言学中必须将认知语义和建立在人类的体验、信仰和行为背景基础上的概念系统相对比。另外,空间概念系统同时也是语义学的先决条件2。 由于人类的认知活动根植于正常的身体经验,而各民族的身体经验具有普遍性,因此各民族语言的世界图景必然具有共性。 另一方面,人们的身体经验又处于特定的社会和文化中,因此,基于不同民族文化上的差异,语言的世界图景又不尽相同。俄汉民族在面对相同的空间体验的基础上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形成的空间概念中既有差异又有共同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认知语言学对空间概念的研究不断深入的今天,现代俄语中空间概念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对“内—外”这一基本空间概念尚缺乏系统、细致的研究。 这也正突出了本文要研究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将以现代俄语中具有“内—外”空间概念的词汇为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目的:通过俄罗斯民族对空间概念的认知以及在语言中的反映来阐释俄中两国民族对世界空间图景认识的共性和差异性。 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的,现拟解决以下任务: 1)为研究和分析空间概念,搜集典型的表达“内—外”空间关系的俄语词汇和词组。 2)列举现代俄语中表达空间关系认知语义学观点。 3)从空间隐喻角度分析和研究“内—外”空间概念。 4)揭示俄罗斯民族在认识表达“内—外”空间概念的世界语言图景中具有自己的特性。 本文的研究新意:将认知分析和功能分析相结合,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俄罗斯民族对空间范畴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机制,分析俄语中对“内—外”概念的空间定位,对表示“内-外”空间概念的词汇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 本文主要是采用描写法,通过分类、对比及系统化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内-外”空间概念进行研究,我们拟得出以下结论: 1)就像世界上其它语言一样,俄语有自己的空间概念的表达方式。 2)通过认知分析和功能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可以揭示出俄罗斯民族对空间概念的认知和表达在认知机制上都有其独特性。 本文的例句主要来自俄罗斯国家语料库、俄汉双解词典、俄苏经典文学名著及俄罗斯报刊、杂志等。 理论意义:本文扩展了认知语义学的研究范围,探讨了俄罗斯民族对“内—外”义空间概念的认知特点及这些特点在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加深了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综合俄语课程的教学实践,还可以用于语法现象的讲解,有助于加深对空间概念词汇的认识和理解。 论文的结构:本篇论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前言、主体三部分、结论和参考文献。 在前言中,主要叙述了该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俄罗斯以及境外研究的现状等。 在第一部分中主要描述了一系列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了空间概念认知研究的意义以及“内—外”空间概念。 在第二部分中从认知功能语义分析角度对具有容器类型的都“内—外”空间概念进行系统地研究。 在本部分中,我们将主要地从两个方面对“内—外”空间概念进行分析:一是从空间范畴进行认知语义分析;二是对俄语中表示“内—外”空间概念的词汇进行分析。 在第三部分中将对“内—外”空间概念进行隐喻分析。从时间、数量、心里情绪、事件和行动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解释隐喻关系的构成。 在结束语中,总结先前在分析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5
本文编号:2403767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杜桂枝;认知语言学在俄语学研究中的状况[J];福建外语;1999年02期
2 蒋勇;“点到为止”与间接言语行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一)[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本文编号:2403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240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