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俄语转喻的功能语体特征

发布时间:2017-05-10 15:01

  本文关键词:俄语转喻的功能语体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转喻问题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界继隐喻研究之后开始探索的另一项重大课题。人类对转喻的认识经历了由语言的装饰品上升到语言的一条基本原理,直至确立为人类基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我国对转喻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修辞和认知领域,与我国不同的是,转喻问题在俄罗斯获得了不同领域的研究,分别在语义学、修辞学、文学诗学、认知等领域进行了专门的探讨。而转喻在各个交际领域(或称功能领域)的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常见的是某个语体中集中研究各种辞格的修辞特色,而对某个辞格在各个功能语体中的特征研究还很不足。基于上述认识,本论文将在充分借鉴俄罗斯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各功能语体转喻运用的实际语料,来分析、描写转喻在不同功能语体中的不同修辞功能。 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束语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包括六章。具体如下: 绪论:介绍论文研究对象,论文的新意和现实性,论文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所用工具书等。 第一章:俄罗斯转喻研究的历史综述。主要从俄罗斯修辞学发展脉络来探讨转喻的研究历史。 第二章:转喻与语言交际领域。描述相关功能语体的语体特征,为转喻在不同功能语体中的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第三章—第六章:分别考察转喻在口语体、俚俗语体、政论语体和广告语体中的特征和运用。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功能语体中,处于各自交际任务的需要,转喻在其中的表现也各自具有差别。 结论:概括总结论文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俄语 转喻 功能语体 修辞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5
【目录】:
  • 论文摘要4-9
  • 绪论9-13
  • 0.1 论文的研究对象9
  • 0.2 论文的新意和现实性9-10
  • 0.3 论文的理论和实践价值10
  • 0.4 论文的研究方法10
  • 0.5 论文的结构10-11
  • 0.6 本论文的研究材料来源及主要参考书11-13
  • 第一章 俄罗斯辞格转喻研究的历史综述13-17
  • 1.1 罗蒙诺索夫时期13
  • 1.2 资源修辞学和文艺修辞学时期13-15
  • 1.3 功能修辞学和现代修辞学时期15-17
  • 第二章 转喻与语言交际领域17-22
  • 2.1 功能语体与辞格17
  • 2.2 功能语体特征17-22
  • 2.2.1 日常口语体19
  • 2.2.2 俚俗语体19-20
  • 2.2.3 政论语体20
  • 2.2.4 广告语体20-22
  • 第三章 口语语体中的转喻22-36
  • 3.1 口语语体中的常用类型23-24
  • 3.2 口语转喻的语境制约性24-27
  • 3.3 情景转喻27-29
  • 3.4 口语转喻与情景名词29-30
  • 3.5 口语转喻与歧义30-31
  • 3.6 口语转喻与个性化称名31-32
  • 3.7 口语转喻与表现力32-36
  • 第四章 俚俗语体中的转喻36-52
  • 4.1 俚俗语体中的转喻使用频率36-38
  • 4.2 俚俗语体中转喻的能产性及评价特征38-45
  • 4.3 仅用于俚俗语体中的转喻及其亚类45-49
  • 4.4 俚俗语体中的个性化转喻49-52
  • 第五章 政论语体中的转喻52-68
  • 5.1 政论语体中转喻的简洁功能52-55
  • 5.2 政论语体中常见的转喻形式55-57
  • 5.3 政论语体中转喻的客观性质57-58
  • 5.4 俚俗语体和口语语体中的转喻向政论语体中的渗透58-61
  • 5.5 政论语体中的转喻与双关语61-65
  • 5.6 形象性转喻及评价性转喻65-68
  • 第六章 广告语体中的转喻68-75
  • 6.1 广告语体中常用的转喻类型69-71
  • 6.2 广告语体中转喻的评价性71-75
  • 附录:科学和职业语体中的转喻类型75-80
  • 结束语80-84
  • 参考文献84-89
  • 致谢89-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德,曾丽芬;外贸英语的语体功能特征及其翻译原则[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于艳平;;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及语用功能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肖燕;戏剧人物造型设计中的转喻和隐喻[J];戏剧艺术;2002年04期

4 覃明;论现代英语广告的语体风格[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王徽英;;英文经济合同语体特征研究[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李昱;崔桂珍;;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朱炜;杜文捷;;试论转喻对通感隐喻的阐释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张韶华;李同刚;;电视新闻英语的语体特征[J];考试周刊;2007年02期

9 偌埃德;陈香兰;赵秀凤;;转喻的普遍性[J];太原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毕靖;;语言非范畴化现象中的转喻机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秀芳;;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陈道明;;借代与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张韧;;转喻的构式化表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陈君均;;转喻与话语分析的语用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高蕊;;从认知角度谈“来”字的语法化——从上古到现代的历时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齐振海;晋小涵;;再论“心”词语的认知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赵e

本文编号:354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354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9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