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听俄语的障碍及其排除
本文关键词:中国学生听俄语的障碍及其排除
【摘要】: “аудирование”(听)这个术语自1964年出现以来便在当代的教学法著作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从心理学上看,“听”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生理意义上的听的过程,而且还包括听懂,即整合和理解信息的认知过程。 听,是有目的的交际行为,是对口头信息的接受和理解,是一种最基本的交际行为。虽然从表面上看,听的言语交际活动是理解和吸收的过程,似乎是消极、被动的接受的过程,而实质上,由于听话人无法自由选取语言材料,对于说话人言语内容的难易程度、语速快慢及语音、语调都难以控制。所以,听并非是消极被动的,它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学过程。而听力教学的本义就在于使学生获得直接听取信息的能力,即交际意义上的听力。 在听、说、读、写、译五项言语技能中,听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忽视对听力的研究和训练。这也是造成我国学生俄语听力水平普遍不高的原因之一。要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找到影响我国学生听俄语的障碍才是关键。本文即是通过分析影响我国学生听俄语的障碍,并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在教学中的解决策略,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本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简述本文的理论基础:即心理学理论中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主义心理学理论及语言学理论中的图式理论、语用学中的语境和对比语言学中的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的原则。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本文的重点部分。 第二部分,从语言本身及语言以外因素两方面阐述影响我国学生听俄语的障碍。语言本身因素包括俄汉语言表层结构差异、俄汉语言深层结构差异、俄汉语言文化差异三个方面。而语言以外因素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学生知识结构及学生语言能力三个方面。 第三部分,首先简述听的过程,即生理角度、心理角度和听力教学角度三个层面。然后论述了五项排除以上听力障碍的教学策略,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策略、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加强语言能力训练策略、多种训练方式相结合策略和有效运用教学资源策略。 最后对全文作以简要总结。
【关键词】:听力 障碍 分析 排除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3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俄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9
- 引言9-11
- 第一章 理论基础11-18
- 一、心理学理论11-14
- (一) 行为主义心理学11-12
- (二) 认知主义心理学12-14
- 二、语言学理论14-18
- (一) 图式理论15
- (二) 语境15-17
- (三) 对比语言学理论17-18
- 第二章 影响听力的因素18-28
- 一、语言本身因素18-23
- (一) 俄汉语言表层结构差异18-20
- (二) 俄汉语言深层结构差异20
- (三) 俄汉语言文化差异20-23
- 二、语言以外因素23-28
- (一) 学习动机23-25
- (二) 知识结构25-26
- (三) 语言能力26-28
- 第三章 听力障碍的排除28-37
- 一、对听的过程的诠释28-29
- (一) 从生理角度谈听的过程28
- (二) 从心理角度谈听的过程28-29
- (三) 从听力教学角度谈听力教学的过程29
- 二、排除听力障碍的教学策略29-37
- (一)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9-31
- (二) 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31
- (三) 加 强 语 言 能 力 训 练31-32
- (四) 多种训练方式相结合32-33
- (五) 有效运用教学资源33-37
- 结 束 语37-38
- 参考文献38-39
- 后 记3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中;;预制语块与大学英语作文教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杜洪波;向晓红;;英语言语失误的认知因素和心理机制——“He-She,His-Her”运用的个案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刘利平;;词频效应和语境效应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张雪梅;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俞莲年;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杨玲,柯扬茜;个人习语与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张蓊荟,沈晓红;英汉翻译过程中推理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朱小美;王翠霞;;话语标记语Well的元语用意识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张雯;英汉词义的差异与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琼;杜建华;;受众为何按照谣言而不是新闻行事?——对2010年两起地震谣言的比较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素珍;;试论合作原则及其偏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赵彬;;商务谈判中语用策略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5 杜瑾;;论跨文化交际中信息编解码冲撞的不同类别[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傅维贤;;对比与双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茜;;英语学习词典查阅的信息处理模式及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覃美宇;;精心构建英语课堂的教学艺术[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康莉萍;;设计充满乐趣的英语作业[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U,
本文编号:794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79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