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敬语视角下“おる”的变异性
本文关键词:日语敬语视角下“おる”的变异性
【摘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多词汇都有其活动的规律,呈现出不同的运动轨迹,掌握其活动规律是正确运用的前提。在日语敬语范畴内,动词"おる"的使用规律不是很清晰,因而导致了许多误用。通过对诸多实例的分析研究,可以勾勒出"おる"的运动轨迹,分析其误用的原因,明确其使用特点,为正确使用日语敬语提供一些依据。
【作者单位】: 大连外国语学院国际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关键词】: 日语 敬语 おる 误用 变异性
【分类号】:H363
【正文快照】: 0.引言人们对敬语的认识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在现代社会中,敬语已由过去对身份高的人或年长者使用的“绝对敬语”,变化为注重人际沟通,兼顾长幼和身份高低,因人、因时、因地、因场合而相应变化的“相对敬语”。日语的敬语功能也发展成具有尊敬、郑重、亲疏、礼貌、讥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有学;;语用含糊的生成和理解[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志海;论日语暧昧性及其语言伦理原则[J];社科纵横;200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荷清;中国法庭话语中的模糊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方;从顺应—关联理论探悉外交语言中的语用模糊策略[D];西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兴伟;关联理论与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1997年04期
2 魏在江;;从外交语言看语用含糊[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3 鲁苓;源流·理据·功用——“语言模糊性”解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项成东;歧义的语用研究[J];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5 杨毓隽;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J];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6 陈维振;从现象学的角度反思范畴和语义模糊性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0期
7 吴小晶;论一词多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8 韩彩英,李悦娥;语境的外延衍生与内涵衍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11期
9 林波,王文斌;从认知交际看语用模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8期
10 何自然;再论语用含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渠海霞;孟永超;;日语敬语不当用法例解[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12期
2 王华;;浅谈日语中的“敬语”现象[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6期
3 赵宏涛;洪艳荣;;浅谈日语寒暄语“早上好!”[J];内江科技;2010年08期
4 赵敏;;浅谈日语的敬语[J];考试周刊;2008年43期
5 纪微;;浅析现代汉日语言中敬语称呼语的异同[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1期
6 许向蒲;;旅游日语与敬语服务[J];考试周刊;2008年45期
7 蒋庆荣;;日语敬语发展的差异性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魏映双;;日语口语中呼唤的表达方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2期
9 孙文选;;日语敬语视角下“おる”的变异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韩慧;中日语敬语的比较[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泉;;日语中女性语的历史成因及其特点[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郑鲲腾;;英语中源自日语的词汇与日语原词的词义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曲凤鸣;;中文的“~(之)前”与日语的“~前に”“~までに”[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池上嘉彦;;日语——“撒旦的语言”[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6 陈玉泉;;日语中委婉语的语用方式概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尹仙花;;日语接尾词‘的’用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谷丽萍;;日语中表示状态的几个词的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陈一平;;浅谈中级日语听力教学及训练方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薛雅明;;对大学日语教学方法的探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景莉;体验文化 增进友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严峻嵘;今年日语口译考有何变化[N];人才市场报;2008年
3 冯维江;日语“英汉”之争昭示了什么[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记者 杨耀青;日本汉字能力古城受检[N];西安日报;2008年
5 赵金波;发扬日语特色 打造国际品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陆一波;为世博,祖孙十年义务教日语[N];解放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杨舒;BJT成职场日语新评判标准[N];国际商报;2009年
8 实习生 王再元 记者 李林岩;首届日语演讲比赛举行[N];吉林日报;2004年
9 付晓利;揣着《标日》,去闯荡北海道[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崔];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有多大[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明姬;现代日语数量表达方式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金秀东;日语和韩国语的复合动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关薇;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福井启子;中日言语行为差异与心理交际距离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费惠彬;汉日话题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沈书娟;日语复句相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覃勤;日传悉昙文献与汉语中古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陈林俊;现代日语情态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杨晓敏;日语复合动词的多义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张颖;现代日语指示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才华多旦;藏日语言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闫志章;日语外来语及其社会文化背景[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著清;日汉颜色词使用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张添羽;日语年轻人用语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5 夏晓丽;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尹航;日本女性语的变迁[D];山西大学;2007年
7 袁子凌;英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畅;中日文时体对比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邓圆;日语的主语省略以及与汉语和英语的比较[D];广西大学;2006年
10 张雷;从谚语来看日本人的传统家庭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21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021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