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与”劝诱”——浅析日语敬语中请求表达的分类
本文关键词:“拜托”与”劝诱”——浅析日语敬语中请求表达的分类
更多相关文章: 日语敬语 诉求表达 指示 拜托 劝诱 受益人
【摘要】:日语敬语当中,请求表达有许多种不同的层次和分类。这些分类可以从尊敬程度来解释,但也可以从视点、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受益人是谁这种更深层次的观点去做进一步分析。本文将从"指示"、"拜托"、"劝诱"的分类角度,对日语敬语中的请求表达做进一步的分类。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 日语敬语 诉求表达 指示 拜托 劝诱 受益人
【分类号】:H363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起日语敬语中表达请求的方式基本有三类:[1]~~てくださいお~~ください/お~~になってください~~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关于这三类表达方式的区别,一般的日语教科书都认为只是在尊敬程度上有所差别,并没有做更深一步的分析。但笔者认为,这样做是很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玉兰;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与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2 吴春燕;试论日语中的“敬语”现象[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郭绍波,董燕;寓文化教学于大学英语教学初探[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陈云舟;论文化导入在日语学习中的必要性[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金月;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吴艳;大学英语教学中非言语交际手段初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葛炳芳;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8 顾纪鑫,马俊波;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黄丽茹;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李宁;日语教学与其文化背景[J];交通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强;;刍议翻译素质培养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沈燕;韦荷雅;;谈非中国文化环境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费惠彬;汉日话题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秦钠;中日都市社区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4 顾江萍;汉语中日语借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点熙;七种汉语教材选词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姜美玉;从若干汉语文化词语看文化因素对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李威;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余国良;语际语用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秦为民;非语言交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会平;论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赵琪;礼貌的语用研究与英语教学[D];吉林大学;2004年
8 赵薇;Kramsch的多元互动观与我国的语言文化教学[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9 李欣航;基于《牛津英语》上海版的初中英语文化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田荔;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中;关于日语敬语的几个问题[J];外语学刊;1979年02期
2 李革飞;日语敬语表达方式点滴谈[J];日语知识;2004年01期
3 杜玲莉;日语敬语的常见错误分析[J];日语知识;2004年06期
4 王菁;浅谈日语敬语的教学[J];现代大学教育;1998年06期
5 聂星超;;“拜托”与”劝诱”——浅析日语敬语中请求表达的分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S2期
6 张广平;;日语敬语新动态[J];日语知识;2007年11期
7 金锦珠;;谈日语敬语使用的注意点[J];日语知识;2008年12期
8 吴运泉;对《日语敬语的常见错误分析》的一点补充[J];日语知识;2005年01期
9 欧阳健;日语敬语使用错误及其防范[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卢万才;;日语敬语范畴考[J];日语知识;201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春辉;关于日语敬语误用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2 万枫;[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潘小英;中日商务敬语对译的非等值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23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02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