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否定句语调感知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日语否定句语调感知实验研究
【摘要】:日语否定句语调的感知实验研究发现,利用最小法时,学习者被试的感知范畴与日语母语被试一致。但为恒定法时,日语母语被试仅以音高变化为依据辨认陈述语调和感叹语调,其感知范围和分界线两侧的辨认率平稳;而学习者被试不仅以音高变化为依据,还利用句子时长作为线索辨认陈述和感叹语调,其感知边界游移,单侧辨认率波动较大。由此可知,学习者辨认日语否定句的陈述和感叹语调时受到母语注重时长线索的影响。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感知 恒定法 最小法 音高 时长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1.引言日语中,如下例所示,表层结构相同的否定句仅改变其语调,就能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1)a.きれいじゃない。(不漂亮)。b.きれいじゃない?(不漂亮?)c.きれいじゃない!(多漂亮!)(2)a.|!SXじゃない。(不简单)。b.|!SXじゃない?(不简单?)c.|!SXじゃない!(多简单!)而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石毓智;疑问和感叹之认知关系——汉英感叹句的共性与个性[J];外语研究;2004年06期
2 郑波,王蓓,杨玉芳;韵律对指代歧义的解歧作用及其机制[J];心理学报;2002年06期
3 许洁萍,初敏,贺琳,吕士楠;汉语语句重音对音高和音长的影响[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中;;预制语块与大学英语作文教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张雪梅;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南潮;多媒体技术促进大班词汇教学理据分析及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刘莉;浅议图式论与英语阅读教学[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5 张长辉;;多媒体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翟天津;武绪颐;;英汉口误试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沙吉庆,王永静;英语失言现象的理论分析及对英语学习的启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8 邓利蓉;预制语块与大学英语教学[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郭维;图式理论与外语阅读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孙莉莉,杨梅;背景知识在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瑾;;论跨文化交际中信息编解码冲撞的不同类别[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茜;;英语学习词典查阅的信息处理模式及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黄燕梅;;Implications of Schema Theory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陈维红;;心理词库研究与类义词典编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邱亲仁;;双语心理词库构建新型对外汉语双语学习词典[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海燕;;利用记忆心理学,,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毛世桢;曾玉萍;沈倍蕾;;普通话语调研究综述[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高美淑;;汉语祈使句语调的实验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王韫佳;初敏;贺琳;冯勇强;;语句中双音节韵律词重音感知的初步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初敏;;韵律研究与合成语音的自然度[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茂林;普通话自然话语的韵律模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昝飞;聋生汉字加工中语音编码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胡健;逆证推理与言语理解[D];复旦大学;2003年
4 贺荟中;聋生与听力正常学生语篇理解过程的认知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陈曦;汉语多词素词的心理表征和加工机制的心理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乐;维吾尔族学生汉语水平对普通话声调和语调感知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2 谯蓉;汉语单音节句语调比较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王彩豫;英汉语调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曼;浅析英语诗歌在培养中国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能力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苏丽琴;句法的变化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建华;论课堂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心理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赵洪芳;二语词汇知识习得[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8 蔡文静;中国学习者英语阅读心理过程的认知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伟娜;语篇阅读的整体目标推理机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周江源;言语理解的认知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茂灿;普通话语句中间断和语句韵律短语[J];当代语言学;2000年04期
2 林茂灿;普通话语句的韵律结构和基频(F_0)高低线构建[J];当代语言学;2002年04期
3 王光和;汉语感叹句形式特点浅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王初明;补缺假设与外语学习[J];外语学刊;2003年01期
5 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年06期
6 张家
本文编号:1047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04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