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日语句子话题显现形式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01:28
本文关键词:汉语和日语句子话题显现形式对比研究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无论使用什么语言,人们都有可能就同一个话题进行交流。功能主义学派Charles Li和S. Thompson(1976)认为,汉语和日语都是话题凸显型语言,汉语是“注重话题”的语言,日语是“话题和主语并重”的语言。它们在话题显现形式的表现上各具特色。 本文以话题标记、话题句类型以及话题化等多方面为切入点,对汉语和日语这两种语言的句子话题显现形式展开了多方位的对比研究,揭示了两种语言句子话题显现形式的区别。 第一章表明了本文的选题缘由、话题研究现状、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拟采用的理论方法。并简要概述了话题的概念,阐述了话题和主语的联系与区别。第二章详细论述了汉日两种语言的话题标记,并对比分析了两种语言中话题显现形式的区别。第三章分析了日语话题句的类型,并相应探讨分析了汉语中的表述。第四章一一将汉语和日语话题的显现形式总结为三种形式。第五章为结论。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话题 显现形式 话题标记 话题化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6;H1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第一章 引言8-15
- 1.1 选题缘由8
- 1.2 话题的定义及话题的研究8-13
- 1.2.1 普通语言学有关话题的定义8-9
- 1.2.2 汉语话题的研究9-11
- 1.2.3 日语话题的研究11-13
- 1.3 笔者的观点13-14
- 1.3.1 话题和主语有时重合,有时不可混淆13
- 1.3.2 汉语和日语句子话题显现形式异大于同13-14
- 1.4 研究目的14
- 1.5 研究对象14
- 1.6 理论方法14-15
- 第二章 汉语和日语的话题标记比较15-30
- 2.1 汉语的话题标记15-18
- 2.1.1 语气词类15-16
- 2.1.2 介词类16
- 2.1.3 动词类16-17
- 2.1.4 代词类17
- 2.1.5 关联词类17
- 2.1.6 停顿类17-18
- 2.2 日语中的话题标记18-24
- 2.2.1 助词标记18
- 2.2.2 语气词类18-19
- 2.2.3 停顿类19
- 2.2.4 非信息重音19-20
- 2.2.5 话题助词「は」和主格助词「が」的区别20-24
- 2.3 汉日两种语言中话题显现形式的对比24-30
- 2.3.1 汉语的话题大多没有标记,日语的话题大多用“は”来标记24-25
- 2.3.2 汉语用语序显现话题,日语用“は”等提示助词25
- 2.3.3 汉语用停顿昆现话题,日语用“は”25-26
- 2.3.4 汉语用介伺最现话题,日语仍用助词26-27
- 2.3.5 日语中话题一般用“は”、主语用“が”提示,汉语中元此特点27-28
- 2.3.6 日语用“は”提示主题和表示对比,汉语则用“呢”28-29
- 2.3.7 日语以用言词组体言化来显现话题,汉语用“的”字29-30
- 第三章 日语话题句类型和汉语的对比30-35
- 3.1 第一炎话题句“象は鼻が长い。(大象鼻子长。)”30-31
- 3.2 第二炎话题句“父はこの本を买ってくれた。(父余*我叉来了这本吊。)”31-32
- 3.3 第三美话题句”辞书は新しいのがいい。(伺典新的好。)”32-33
- 3.4 第四美话题句“花が*くのは七月顷だ。(花升大概在七月左右。)”33
- 3.5 第五美话题句“牡嘱料理は广岛が本场だ。(牡蛎料理,片岛是主要声地。)”33-34
- 3.6 第六美话题句“このいは、漏れてるよ。(远神气味是煤气漏了。)”34-35
- 第四章 汉日两种语言话题显现形式对比的总结35-39
- 4.1 语音形式对比35
- 4.2 物化标记形式对比35-36
- 4.3 语序形式对比36-39
- 4.3.1 主语做话题形式对比36
- 4.3.2 受事宾语话题化移位形式对比36-37
- 4.3.3 宾语的部分话题化移位形式对比37
- 4.3.4 状语话题化移位形式对比37-39
- 第五章 结论39-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Charles N.Li;Sandra A.Thompson;李谷城;;主语与主题:一种新的语言类型学[J];国外语言学;1984年02期
2 陈平,徐赳赳;汉语中结构话题的语用解释和关系化[J];国外语言学;1996年04期
3 吴二林;;浅析如何区别日语中的主题、主语——面向中国的日语学习者[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4 张新华;;论话题和主语[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张树铮;关于主语及话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本文编号:1086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08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