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的写作探究——评《日语语言文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关于日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的写作探究——评《日语语言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日语语言 中日关系 中国公民 教学措施 中国改革 日语人才 现代日语 社会文化理论 自主学习 语言素材
【摘要】:正中国和日本的地理位置仅一海之隔,关系历史悠久,双边的经贸往来早在汉朝时期就已出现,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经贸往来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伴随着经贸往来的快速腾飞,民间文化交流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很多中国公民在假期会到日本进行旅游和参观并购买商品,日本公民也有一些人在中国定居。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中日关系日益紧密,共存度不断提升。随着中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外国语言系;
【分类号】:H36-5
【正文快照】: 中国和日本的地理位置仅一海之隔,关系历史悠久,双边的经贸往来早在汉朝时期就已出现,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经贸往来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伴随着经贸往来的快速腾飞,民间文化交流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很多中国公民在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淑珍;日语中寒暄语的使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郭雅琴,张彩红;谈寒暄语在日语语言行为中的制约[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01期
3 李素杰;;日语同形词举例[J];日语知识;2005年12期
4 舒敏;王秋华;;崇尚“沉默”的日语语言文化[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3期
5 彭广陆;;2007年日语语言学研究现状与动向[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年01期
6 赵永霞;;日语的新动向-有关“ら拔き言叶”的分歧[J];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7 王美懿;;日语语言的经济价值[J];网络财富;2010年12期
8 宋馨华;王文贤;;青岛旅游景点日语翻译研究[J];科技视界;2012年03期
9 宋馨华;王文贤;;青岛旅游景点日语翻译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03期
10 梁蕊;;日语流行语与年轻人心理的探究[J];日语知识;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玉泉;;日语中女性语的历史成因及其特点[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吴敏玲;;くゐ·いく’‘~てくゐ·ていく’表动作空间范畴移动语言形式的日语语言特点——和汉语“来、去”、“~来、~去”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魏丽春;;浅谈日语导游口译的语言技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赵平;;关于日语语言学教育——结合音像资料的教学尝试[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侯雪;;试论日语亲属称呼语的文化学内涵——以日语会话文的实例分析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镜玉;日语动词的时体性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欢;关于日语上代复句接续表现之考察[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2 金晶;对日语中自然词汇的调查—兼谈日本人的自然观[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王纪芹;日语语言文化中的内与外的语言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倩;日语形容词的多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李旖旎;日语笑话的认知语用推理[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6 杨菊;论日语的呼应表达[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李研;日语里与饮食文化有关词语的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袁全;语气助词“呢”与其相对应的日语表达[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曾妍;日语“夕”和汉语“了”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张强;日语省略表达的会话分析及其交际心理[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55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15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