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日语新常用汉字改定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关于现代日语新常用汉字改定的研究
【摘要】:本论文是关于日本新常用汉字进行论述的一篇论文。常用汉字是作为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所需要掌握的汉字而被选定的。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在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存在。 在日本,汉字与作为表音文字的假名(片假名、平假名)一同成为标记日语的重要文字。现在,在日本的报纸、杂志所被广泛使用的汉字原则上限定为常用汉字。常用汉字在1923年由文部省临时国语调查委员会发布以来,一直与日本人共生息,通过书籍、杂志、报纸与日本人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这次改定的新常用汉字,是与以往的常用汉字相同,收录了法律、法令、政府行文、报纸、杂志、广播等,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的汉字,为书写通俗易懂的文章而使用的新的汉字参考标准。 本论文对于这次改定后的新常用汉字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张不单要根据汉字的使用频率来增减汉字,今后对于汉字的字体也要进行探讨。同时,从国际交流的视点进行了论述,对于日中两国的社会、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万豫;;浅析日语与汉语形容词的使用特点[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邓荣河;;处世三字诀[J];思维与智慧;2011年04期
3 杨秋芬;李颖;;强意助词「まで」的统语特征[J];日本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4 温玉晶;;中国汉字在日语学习中的利与弊[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5 徐灿;;浅析中古入声字在现代日语中的读音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2期
6 单正平;;植物其人[J];发现;2010年06期
7 高越;;浅析日语经贸术语的词汇构成特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张雪梅;;小议日语中的同形异义词[J];内江科技;2011年06期
9 刘德润;刘淙淙;;《论语》日译(13)[J];日语知识;2011年09期
10 冉光;;日语叠词的构词及词性琐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磊;;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谈《现代日中常用汉字对比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张明杰;;关于日语的数量表现及其教学[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2年
3 关宜平;;汉日同形名词的意义与用法差异——从“视线”和“视线”的对译来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忆杰;;日语词汇探源[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5 张明杰;;关于日语外来语教学的若干问题[A];’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3年
6 张明杰;;关于日语外来语及其教学[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7 方懋;;日语同义词的产生及其分类[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陈新葵;张积家;刘红燕;;汉字义符的句法倾向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 ;孙曼均;;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用字的统计与分级[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10 赵晓岚;;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识字教学效果[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武勇;日本拟新增191个常用汉字[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记者 严圣禾;日本制定新常用汉字表[N];光明日报;2010年
3 记者 焦新;2394个常用汉字覆盖率达99%[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韩立勇;汉字的简繁之争为何扩大到“汉字文化圈”[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王泉根;南窗读书自从容[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于龙;小学生识字要不要“瘦身”?[N];文汇报;2007年
7 冯维江;日语“英汉”之争昭示了什么[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林子;“不祥数字”的命运走向何处[N];中国商报;2003年
9 本报驻东京记者 严圣禾;日本“宽松”教育引发担忧[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刘守旗 穆淑华;让认读更加科学[N];中国教师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丹;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万玲华;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佐藤芳之;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常用汉字字量、字种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方帆;关于现代日语情态体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崔铉爱;关于现代日语自他对应动词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王红霞;表意字的表意方式[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5 卜凡;现代日语自称词及其汉译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王立群;600常用汉字古今音对比调查报告[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晋;论现代日语中的“名词格”[D];吉林大学;2012年
8 赵文秀;关于现代日语中的推量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徐晓琳;日语常用汉字的字音、字形溯源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裴立杰;中日常用汉字形义的异同及其对两国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正负迁移作用[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35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235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