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日本人的语言意识与表达方式

发布时间:2017-11-29 06:22

  本文关键词:日本人的语言意识与表达方式


  更多相关文章: 说话者 语言意识 纵坐标 “待遇表达”


【摘要】:日语学习者在学习基础语法的同时,必须对日本民族的价值取向、语言意识等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日语能力与水平。本文按照日语语法学习的渐进顺序,举出具有代表性的语法现象逐一分析,旨在使学习者对日语的表达方式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人与人进行语言信息沟通的同时还传递出与之相应的文化信息,此类信息是由潜藏于语言表达之下的、长期以来为该语言使用者群体潜移默化所接受并积淀下来的各种文化要素所构成,其中自然包括该使用者群体最为基本的思维模式及语言意识。因此,对于外语学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Don Larkin;陆锦林;;英语情态动词札记[J];山东外语教学;1980年02期

2 战宪斌;;“てくろ”和“ていく”的用法——介绍吉川武时有关的论述[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0年04期

3 冷铁铮;;指示词的理论与实际[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0年01期

4 柯辛佩;表示原因、理由的接}氈省哎酯啤薄哎违恰薄哎啤盵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5 王海;从“词”“辞”分类看日语语法的特点[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6 印鸿光;“结句”(Apodosis)里能否使用be going to?[J];现代外语;1981年03期

7 倪波;国外关于语用学的探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2年02期

8 苏德昌;;感叹词和文体[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2年03期

9 苏德昌;;会话的语法——助词的脱落[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2年04期

10 战宪斌;;关于“てみゐ”和“てみせゐ”的用法[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铁根;;称呼与得体[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2 杨先顺;;论Gazdar的潜隐涵理论——语用推理系列研究之一[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3 李先q;;谎言——一种典型的符号学现象[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翁正石;;从语言的使用看中国儒家的工夫论[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5 黎建宁;王仁华;;矢量量化在说话人识别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6 杨树林;柯有安;;神经网络与DTW两种识别方法的比较[A];第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7 姚鸿勋;王晶;山世光;张洪明;王瑞;;唇读系统中的话者唇定位与跟踪[A];第五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8 何向东;袁正校;;交际意图——语用推理的目标[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9 樊明亚;;意愿逻辑[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陈宗明;黄华新;;从符号学看周礼全先生的自然语言逻辑思想[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伟农;美研制“察言观色”计算机[N];人民日报;2000年

2 L&H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 胡国辉博士;以机器人性化取代人类机械化[N];通信产业报;2000年

3 子和;办公室里的肢体语言[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0年

4 伍立杨;深度开掘现实的前沿[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5 (本版编辑 王丹红译自www.sciencenow.org);寻找一种非洲语言的起源[N];科学时报;2001年

6 ;“把你搞大”广告该撤[N];中国工商报;2003年

7 记者 崔霞 通讯员 杨云彪;深圳研究改进人大代表选举[N];深圳商报;2003年

8 ;速录师功夫更在键盘外[N];新京报;2004年

9 靳琰 曹进;礼貌原则和跨文化交际[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易水;IT新词集锦(403)[N];计算机世界;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诚恩;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张小峰;现代汉语语气词“吧”、“呢”、“啊”的话语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任雪梅;论俄语的空间范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徐玉臣;“语境——纯理功能耦合假说”的多维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林奕琳;基于语音信号的情感识别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雪;对话体语篇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剑锋;言语行为与现代汉语句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为国;实时语音信号处理系统理论和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10 于海飞;话轮转换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秀;反语生成和理解的心理透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罗玲;会话中连贯的协调[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江玲;顺应—关联模式[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段学勤;话语标记语的关联理论阐释[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段玲t ;汉语公开演说开场白偏离模式的语用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6 蒋勇;对不连贯话语的原因及其理解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汉鹏;从关联理论角度理解幽默[D];吉林大学;2004年

8 姜U,

本文编号:1236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236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5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