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动词“つく”的多义性

发布时间:2017-12-14 13:00

  本文关键词:动词“つく”的多义性


  更多相关文章: “つく” 原型 意象图式 语义扩展


【摘要】:动词在语言表达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突出反映了人类认知的特征。动词的词义对词的各个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于词义的研究是很有意义,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对多义词的研究更是如此。据《日本国语大辞典》的描述,日语中的动词“つく”拥有三十多种词义,在日语中是一个典型的多义词。目前为止,虽然已经有很多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以“つく”的语义、用法为对象进行的考察和研究,但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动词“つく”的研究还不是很全面。如果能明确“つく”的多义性,不但对“つく”的习得有帮助,而且,本论文认为以它为模型,对其他的多义动词的考察研究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论文主要利用先行研究、数据库分析等实证研究的方法,在认知语言学语义学的理论、先行研究等的基础上,首先以其原型义为中心进行考察,然后,分析以青空文库和各大辞典等处收集的例句为中心进行分析,讨论其通过比喻的扩张方法,衍生出其他的词义的过程。然后,,对复合动词中的“つく”,以及它的语法化表现中的“つく”也进行语义上的分析。 具体说来,本论文将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对“つく”的多义性展开考察。本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分为四个小部分,详细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动机和目的,以及先行研究的状况,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立场。第二部分,参照典型意义的特征和条件来确定其典型语意,然后参照路程这一意象扩张图示来确定其典型语意的意象图示。第三部分,分析从典型语意扩张而来的词义,确定其各自的意象图示,并制作出其整个语意扩张图示。第四部分,主要考察由“つく”构成的复合动词中其语意构造。首先,根据“つく”的词义,对由其构成的复合动词重新进行了分类,然后分析了“つく”在那些复合动词里的性质、词义特点及功能。对于复合动词的前后项动词间的关系也进行了说明。第五部分,主要探讨它的语法化表现中“つく”的语意特征。在这一部分,主要列举的表现有“について”和“につき”两个。另外,对于其相似表现也做出了区别,也说明了其与格助词“に”连用的必要性。第六部分,展示了“つく”的最终语意扩展图示,并对其语意要素的价值倾向,复合动词中“つく”的语意构造,其语法化表现中“つく”的语意特征等方面的结论做出了说明。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鸿鑫;;试析“动词+动词”型复合动词[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8年01期

2 沈力;;关于汉语结果复合动词中参项结构的问题[J];语文研究;1993年03期

3 甄琦;;动词「思う」的使用——对含有「思う」的复合动词的初步考察[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邱根成;サ变复合动词的助词插入用法[J];日语知识;2003年07期

5 石魁义;谈谈汉语动宾式复合动词的教学[J];语言与翻译;1992年01期

6 张登岐;合成动词的结构及其功能[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7 陈苏新;论日语复合动词的语义结构类型[J];外语学刊;1982年04期

8 李汝敏;;复合动词"~かかる"与"~かける"的用法[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6年01期

9 刘明纲;“着”的念法[J];语文建设;1956年05期

10 马凤鸣;;复合动词的构成及其内部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曙纶;陆汝占;陈玉泉;高峰;;论动词的逻辑论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潘啸龙;;论文学作品的“多义性”[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3 郭建勋;;将军信仰与隐喻的康区东部社会进程[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4 徐伯安;;纪念性建筑——一个具有永恒意义的建筑类型[A];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C];1999年

5 杨信彰;;多义性的认知成因与功能意义[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张金生;;介词意义的网络结构模式评述[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张惠;;“新批评”与朱自清学术语言观的自觉[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熊学亮;;论构式的认知多义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徐斯年;;看《张协状元》[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10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f探

本文编号:1287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287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8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