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性表现和静态性表现
本文关键词:动态性表现和静态性表现
更多相关文章: 动态性 静态性 词类 语义特征 活动型 过渡型 助动词 或事物 形容动词 形容词
【摘要】:正 一、动态与静态的定义 动态着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和行为,以及特征和情感的变化。这些动作、行为或变化大多数是个别的、暂时的或临时的情况,是正在进行的、尚未完成的或一次性的动作、行为变化。 静态着重表示人或事物的固定的和特有的状态、特征、情态,大多数是一般的、永久的情况,是经常性的、习惯的、重复的或已经完成而不再变化的动作。 日语的动态性表达主要通过动态性动词来完成,静态主要通过静态性动词来表达(能够表现动态性与静态性的还有助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等,在本文中不作考虑对象)。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一、动态与静态的定义 动态着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和行为,以及特征和情感的变化。这些动作、行为或变化大多数是个别的、暂时的或临时的情况,是正在进行的、尚未完成的或一次性的动作、行为变化。 静态着重表示人或事物的固定的和特有的状态、特征、情态,大多数是一般的、永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基亮;“寻根”的反思——评韩少功近作[J];当代文坛;1987年03期
2 范颖杰;创作个性探微——接受美学引起的思维颤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3 戴耀晶;现代汉语表示持续体的“着”的语义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2期
4 潘仁善;试论文化对经济建设的作用及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5 吴惠杰;数学解题教学中现代思维方式的培养[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6 陈志强;曹邺诗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词语[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7 苟秉志;水滴最美的形[J];饰;1998年01期
8 余杰;婴儿治国与老人治国[J];领导文萃;1999年02期
9 ;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J];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1期
10 马登阁;英语的动态性和静态性概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骆东淼;;面向统一的全球市场,加速发展大地测量仪器产业,振兴我国民族工业![A];纪念中国测绘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C];1999年
2 贺学勤;;论英语语句情状动静态的相对性及其转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田红献;赵红滨;;中州分公司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许希明;;英语重音指派与元音变异的认知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5 康军;;持有型犯罪基本问题辨析[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姚卫新;;事件驱动式商务智能——商业竞争的新利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曾海清;陈莲香;;表示具体位移义“V到NP”格式中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赵倩;毕长剑;吉宁;;基于网格的军事模型服务体系结构[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中航一集团财审部;认真做好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N];中国航空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王宏建;咨询公司全球运作 GDS打中国牌[N];中国企业报;2001年
3 综合开发研究院 蒋学民;特色与优势就是竞争力[N];深圳商报;2001年
4 黄涛;简论思维方式的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李永君;建设和谐社会要把握“四个统一”[N];河北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淑芳;定语语义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任俊英;论语言交际与语用推理[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丁霞;修改的Skyrme模型中转动与振动的耦合对重子性质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3年
4 孙维浠;论语境与语用推理[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浦贵阳;基于Workflow和EAI技术的BPM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3年
6 王淑琴;基于企业动态竞争战略的会计互动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陈华;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个体适应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鄢泽兵;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小城镇动态规划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洪建刚;我国企业成长性评估指标体系探讨[D];河海大学;2005年
10 吴跃飞;等离子喷焊设备移相式逆变电源的研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90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290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