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など”的语义与词性
本文关键词:有关“など”的语义与词性 出处:《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本文从小说及部分论著中收集“など”的相关实例,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明确“など”语义与词性。根据“など”前接要素、句中位置和表现功能的异同,其语义与词性也不尽相同。主要从意义特征、句法特征及表现功能等方面来分析考察“など”的多种语义与词性及其相关关联。 通过分析考察得知,“など”在句中所处的位置相当自由,分布广泛。可以前接名词、副词、动词、格助词等各要素。语义与词性也颇为丰富,呈现多样。当然,前接名词,表示同类事物之意时,是其原本最初的用法。此外,“など”还有表示:特定事物的提示、强调否定、评价等用法。关于其词性,除了将它归类为「とりたて助奮」与[并列助词]之外,同时认为它还具有[间投助词]的属性。 考察的结果表明,“など”不仅语义与词性丰富多样,同时存在一定的关联。根据其前接要素、句中位置和表现功能,对其语义与词性进行扩展分类。 将其语义分为(1)“同类事物、例示”,(2)“特定事物的提示”,(3)“否定的强调”,(4)“否定的评价”。 将其词性分类为「とりたて助奮」、[并列助词]、[间投助词]。运用仁田义雄关于语法分析、语法表述中涉及到的从典型到周边的特性移动规律,尝试将其词性扩展归类为[间投助词]。 本文参照先前研究的同时,提出异议与新的看法,进一步解释与考察“など”的各种语义与词性。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祖林;马宁;赵乔;;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语习语语义解读[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2 钱文华;张玮;;仙居方言常见的语气词[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张弋;;常见动物熟语中动物词的语义[J];语文学刊;2011年11期
4 杨昊;;网络热词“伤不起”的语义及其功能分析[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5期
5 刘吉艳;李爽;顾阿丽;;汉语新词语本体研究概述[J];文教资料;2011年19期
6 曾丽;;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起[J];文学教育(上);2011年06期
7 庄艳艳;;现代汉语日源外来词“欧巴桑”的熟知度调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8 胡勃;;殷墟卜辞方位词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方蕾;;对“吃+N”类短语的生成及发展合理性的分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10 吴芳;黄燕旋;;从语篇功能看近代以来被字句的发展[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云凤;李心科;;云服务环境下的服务聚合方法研究[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于冰;于守健;丁祥武;乐嘉锦;;基于多层次接口匹配的语义Web服务自动组合研究[A];第二十二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5年
3 洪忻;;网上语言翻译的质量改进策略[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霖;王红;朱海红;李德仁;;基于形式本体的地理概念语义分析方法[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章真;曹云娟;;模糊集论形式公理化初探[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陈玉;;搭配研究及其实际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聂文龙;;法律逻辑中的内涵逻辑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华;;浅析“再见”和“拜拜”[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9 陈铁凤;;俄语口语截短复合词研究[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贾雪琴;;基于语义的医疗卫生信息集成[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乐天邋编译;语义Web何时展翅高飞?[N];计算机世界;2007年
2 周凤章;药品包装图形语义浅析[N];中国包装报;2001年
3 乐天 编译;语义Web:电脑能懂的网络[N];计算机世界;2011年
4 沈敬怡;谁叩响了Web3.0之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5 兰瑞平;提高语文解题能力从语义语境语感入手[N];北京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谌力;标准太多[N];网络世界;2007年
7 张柠;英雄的人格和语义[N];南方周末;2007年
8 余岱宗;于细微处呈现精彩[N];文艺报;2006年
9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蒋严冰 邵维忠;UML 2001:标准化的《奥德赛》史诗[N];计算机世界;2001年
10 刘 莎;语义约定全文翻译: 机器翻译的“日心说”?[N];计算机世界;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2 刘朝涛;中文问答系统中的句型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陈华钧;Web语义查询与推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雒自清;语义块类型、构成及变换的分析与处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声学研究所);2004年
6 高晓雷;SOZRSL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语言及其求精[D];上海大学;2004年
7 徐阳春;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冯毅雄;产品进化设计方法与配置产品定制生产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陈曼君;惠安方言动词谓语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兰庆国;可执行元模型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成;汉语唯一性范围副词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2 刘t ;“程度副词+名词”的语义、语用和句法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石立桩;基于语义的图像检索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4 农朗诗;程度补语“极”、“透”、“死”、“坏”个体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静;从语义和语用的视角看文学翻译的科学途径[D];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亚丽;《论衡》助动词系统初论[D];吉林大学;2005年
7 赵凤兰;广告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辨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8 赵丽丽;高密方言比较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季晓林;基于模型驱动的空间矢量数据转换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10 盛鹏;基于全文过滤的垃圾邮件防范机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35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335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