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中日反问句对比

发布时间:2017-12-28 00:23

  本文关键词:中日反问句对比 出处:《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反问表现 语气 间接言语行为


【摘要】: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反问表达,比如想强烈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时,会用到“怎么能这样呢?”“哪里有人不知道这么简单的事情?”等形似疑问句的表达形式。 这些句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表层结构和深层含义并不相同。通俗地讲,也就是表面上所说的和实际上想表达的是相反的内容。说话者联系语境,通过表层的音声记号,表达给听话人的是隐含的另一层意思。 本论文首先从反语的概念入手,分清中日文反语、反问、反诘的三大概念、分类与其典型构造。然后着手分析中日反问句的命题和语气构造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接着再从交际功能出发,在反问句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其在言语交际中能够起到的实际功能。最后,再以日语教材以及对外汉语教材中出现的反问典型例句来分析教学中容易出错的问题,对初学者提出了一些笔者的拙见。
[Abstract]:In daily life, we often encounter some rhetorical questions, such as "how can we do this?" and "where anyone doesn't know such a simple thing"?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46;H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向阳;;九寨沟方言“把”字句及“给”字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高华;;英汉附加问句在会话中的传信功能[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8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刘开骅;;选择问句疑问语气词脱落的历时轨迹与内在动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5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邢红兵;张旺熹;;现代汉语语法项目的标注及统计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343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343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0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