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自他对应动词在语用上的转换功能

发布时间:2017-12-31 20:35

  本文关键词:自他对应动词在语用上的转换功能 出处:《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自他对应 自动词 说话者 被动句 主观意志性 可能态 价值取向 语用学角度 动作主体 指向性


【摘要】:正 自他对应动词这一表述范畴,可谓是日语语法的一大特色,亦是我们学习上的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大多围绕其形态、构造及其分类而展开,从语用学角度展开的讨论似乎不多。自他对应动词的根本意义在于两者内在的对应关系,即:他动词表示意志性行为动作,而对应自动词表示的则是该行为的客观结果。例如:对应动词[]用于“打电话”场合,[电话]为意志行为,[电话]表述的是上述行为动作所产生的结果。所以,这时的[]为“接通”之意,表示客观状态。从语用的角度进一步分析该客观状态,又有以下两种含义:一个接近于可能,另一个近似被动。请看例句: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 it is an objective result of the action . For example , the corresponding verb is used in " telephone " , and the corresponding automatic word expresses the objective result of the act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自他对应动词这一表述范畴,可谓是日语语法的一大特色,亦是我们学习上的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大多围绕其形态、构造及其分类而展开,从语用学角度展开的讨论似乎不多。自他对应动词的根本意义在于两者内在的对应关系,即:他动词表示意志性行为动作,而对应自动词表示的则是该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肖传国;关于日语的主观性表达[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红涛;;关于日语人称代词隐现的考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曲爽;论日语感情表达蕴含的文化特征及形成原因[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邹红琼;日本学生汉语不足句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3 杜玲莉;关于日语感情表达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荫;试论日语自他对应动词的演变过程[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6年03期

2 程路颖;;谈谈动词词尾“れる”[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4年05期

3 何况;“~ティル”“~テアル”综述       [J];日语知识;2000年09期

4 高琴;;日语自、他动词与被动表现的关联[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3期

5 蒋国英;结果态“~てぃる”与“~てぁる”的区别[J];日语知识;2003年11期

6 俞贤淑;也谈结果态“てぃる”与“てある”[J];日语知识;2004年05期

7 金雪莲;;源自动词的副词分类及归纳[J];日语知识;2009年05期

8 丁大;;日语的自动词和他动词——汉语和日语比较杂谈[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9年04期

9 刘丽华;自动词的使役态与他动词[J];日语知识;1995年01期

10 孙丽华;;关于自动词与他动词的教学指导[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万青;;《国语》中的“曰”字与“云”字分析[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2 曹铁根;;称呼与得体[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3 张燕京;;论达米特意义理论的基本原则[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4 周国炎;;布依语人称代词中几种特殊的称代方式[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5 黎建宁;王仁华;;矢量量化在说话人识别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6 史家波;张志s,

本文编号:1361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361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9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