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与数字
本文关键词:日本人与数字 出处:《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社会 语言生活 日语 开始上学 男人和女人 数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延续至今 小拇指 “苦”
【摘要】:正 在语言生活中人们要与数字终生相伴。在日本“八”因下方张开为吉祥数字。人们做事喜选带八的日子图吉利。屈指而算数到六小拇指伸起,日语为“起上”。因此,日本六岁而习的习惯延续至今,小学校六岁开始上学。 最多的还是忌数。日语中,“四”和“九”的音同“死”“苦”相同而被厌恶。男人交恶运的年龄为四十二岁,是因四和二的音为“死”;女人为三十三岁,同样也是因为三三的读音可读成“”,女人“”当然不好。男人和女人在这个岁数要注意行事,很多这个年岁的人还到庙里请和尚作法事消灾。
[Abstract]:"eight" in Japan because of the opening of the auspicious number. People like to choose the day of the eight Tudjili. Bend and count until the six thumbs out. Japanese is "up". Therefore, the habit of six years old in Japan continues to this day, the primary school began to go to school at the age of six.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count. In Japanese. The sounds of "four" and "nine" are the same as "death" and "suffering" and are loathed. A man's age of bad fortune is 42 years old, because four and two sounds "death"; Women are 33 years old, too, because the pronunciation of "three or three" is "," "of course not. Men and women should be careful at this age." Many people of this age also went to the temple to invite monks to do away with the disaster.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在语言生活中人们要与数字终生相伴。在日本“八”因下方张开为吉祥数字。人们做事喜选带八的日子图吉利。屈指而算数到六小拇指伸起,日语为“起色上力‘石”。因此,日本六岁而习的习惯延续至今,小学校六岁开始上学。 最多的还是忌数。日语中,“四”和“九”的音同“死”“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亚洲冰雪研究现状讨论会在日本举行[J];冰川冻土;1980年02期
2 曹汾;唐朝时期中日文学艺术的交流[J];人文杂志;1980年03期
3 丘少伟;从日本明治维新看历史发展的动力[J];兰州学刊;1980年02期
4 陈志贵;试论唐代中日关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Z1期
5 贾正中;隋唐时期中日佛教艺术的交流[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6 吕宁;日本史研究的一个新成果——评介万峰著《日本近代史》[J];世界历史;1980年02期
7 ;日本著名学者竹内实对《我观这次文艺论战的意义》的评介[J];鲁迅研究月刊;1980年03期
8 ;谈卫天霖先生的油画[J];美术;1980年08期
9 常宝儒;日本汉语教学与研究之一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2期
10 茨;《日本人名大事典》[J];辞书研究;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原宗子;;在日本的中国环境史研究[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高育仁;;挽救朱瀗的重要措施——克隆日本现有个体[A];稀世珍禽——朱瀗——’99国际朱瀗保护研讨会文集[C];1999年
3 村本义雄;;日本灭绝物种——日本朱瀗的历史与保护(英文)[A];稀世珍禽——朱瀗——’99国际朱瀗保护研讨会文集[C];1999年
4 王瑞霞;范吉平;;日本的汉方医学现状[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5 何仲涛;;日本针灸按摩教育概貌[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6 何崇;;日本近代针灸医学对承淡安学术思想的影响[A];纪念承淡安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国际针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播本雅津子;河村圭子;王莺;贺雪梅;黄芳;戴智云;绪方昭;;关于日本老年保健设施制度的研究[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8 冈谷惠子;;日本专科护理师的教育制度[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9 王守华;;朱子学在日本[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10 韦勤;;试论苏联对日参战及日本的投降[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独特的日本成本管理[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艾珂;可口可乐如何扎根中国[N];安徽经济报;2000年
3 陈雯;做什么生意好赚钱[N];安徽经济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王士新;完美周到的“农协组织”[N];安徽日报;2000年
5 胡学龙;日本企业告别终身雇佣制度[N];北京科技报;2000年
6 耿建国 张宏伟;果中上品新世纪梨[N];北京科技报;2000年
7 窦光宇;EM技术大有作为[N];北京科技报;2000年
8 黄兆银;美日韩三国的国家创新系统[N];北京科技报;2000年
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郭励弘;台湾新竹成功之道及对我们的启示(一)[N];北京科技报;2000年
10 南开大学 蔡彦军 龙玮娟;金融自由化对中国的冲击[N];北京科技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英;模仿、自立与创新——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蓉霞;英国和日本在中国(1925—1931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岳兵;日本近代儒学思想研究(1868-1945)[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肖刚;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冷战后的日本联合国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01年
6 李青;综论洋务派的法律思想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朱慧玲;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D];厦门大学;2001年
8 王屏;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李勇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苏联)俄罗斯和日本的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赵亚夫;日本的军国民教育(1868—1945)[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云芳;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及其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梁莉;日本谋求大国地位的外交政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旭;“接合空间”的研究与运用[D];湖南大学;2001年
4 石善涛;日本控制下的大连港(1907—1926)[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李双月;日本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D];河北大学;2001年
6 许玉粉;浅析日本农业产业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延边大学;2001年
7 永泽久美子;论文字信息传播对日本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D];湘潭大学;2002年
8 刘芳;日美东亚争夺的十年[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关冬宇;冷战后日本ODA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02年
10 吴伟兴;21世纪初期日本的安全战略及对我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64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364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