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基于语料库的汉日通用词汇自动获取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1 22:00

  本文关键词:基于语料库的汉日通用词汇自动获取方法研究 出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语料库 汉语 日语 通用词汇 自动抽取


【摘要】:汉语和日语中存在大量通用词汇,由于其意义、用法存在着微妙差别,经常成为中国学生学习日语和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陷阱,因此汉日通用词汇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以同源字形为依据对汉日语料进行归一化处理抽取通用词汇的方法,可以大规模高精度地进行汉日语通用词汇的抽取。抽取结果可用于日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汉日语通用词汇意义、用法的对比研究。
[Abstract]:There are a lot of common vocabulary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because of its meaning, there are subtle differences in usage, which is often a trap for Chinese students to learn Japanese and Japanese students to learn Chinese. Therefore, Chinese and Japanese common vocabulary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academic circl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of extracting common vocabulary from Chinese and Japanese materials based on homologous glyph.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in Japanese teaching and teaching as well as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nd Japanese as well as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common words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nd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汉日语通用语料库分析工具开发研究”(07JA740041)
【分类号】:H363
【正文快照】: 0.引言众所周知,历史上汉语对日语文字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近代,日语又反过来对汉语产生了重要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人创造性地利用汉字词翻译了西方先进文化中的诸多概念,这些汉字词有相当一部分传到中国,为汉语所吸收。因此,古代汉语传入日语中的汉字词和近代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瑞平;“日语汉字词”对对日汉语教学的负迁移作用例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万玲华;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蕊;中日同形语的比较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2 娜仁图雅;新中国对日汉语教学研究综述[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豫;关于中日同形词的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婧;;语料库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2011年08期

2 徐曙;何芳芝;;「太郎が父に死なれた」与“王冕死了父亲”的对比研究——基于语料库实例的分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年03期

3 刘恩华;;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very一词的搭配特点及错误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许淑玲;;语料库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梁健丽;;“英语作为通用语”语料库介评(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6 刘艺;;英语职业教育中语料库作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7 吴军莉;;二语习得与语料库英语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李安玲;张晓雁;;探究语料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年06期

9 张敏;李学宁;;西方主要英语语料库结构代表性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范然;叶兴敏;张慧艳;;基于语料库的现代大学英语课程词汇改革初探[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红梅;尹晓霞;李宇庄;;有关语料库驱动下的外语在线自主学习的工作底稿[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郭启新;;论语料库与英汉词典配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骆薇;;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情态动词使用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政文;;基于语料库的“admit”的对比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郭启新;杨蔚;;英汉双语语料库的建立与英汉词典的编纂[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6 曾泰元;;语料库与汉英词典编纂[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陈二春;梁洁;;汉语数字式略语英译研究——说“三”道“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丁_g藻;;汉英关系从句不对称中的共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李安兴;;框架语义学、语料库建设与汉英词典新词的译名[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朱海燕;刘丰;;英语俚语和汉语习语:中美亚文化群的一面镜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晨;推动汉语发展:由民间走向政府[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2 主持人 本报记者 赵晓霞 李炜娜;英语植入汉语,怎么看,怎么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顾海兵;与其推广奥运英语 不如推广奥运汉语[N];南方周末;2007年

4 勿日汗;汉语蒙古语“血缘”很近,同源率94%[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先爽 实习生 陈建锚;科学只说英语?[N];江苏科技报;2006年

6 姜小玲;首部汉语版希伯来语词典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许苏民;汉语不如德语富于思辨性吗[N];光明日报;2009年

8 何广见;比较英语、汉语同位同形辅音字母的发音[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9 金肽频;保卫母语[N];扬州日报;2005年

10 蔡小玲;文化交融在翻译中的灵活运用[N];大众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夏云;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翻译小说常规化研究:历时的视角[D];山东大学;2010年

3 赵永青;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多人冲突性话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王青;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汉译本译者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丽;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中语用标记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陈琳;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说书套语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李康;英语运动动词的认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明宏;基于与汉语介词短语“在……上”之比较的英语介词on的认知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朱麟;中国人说英语的节奏模式及在教学中的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金海月;朝汉致使范畴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琰;基于语料库的ONLY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2 杨丽萍;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专业大学生议论文限时写作中的四字词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淼;用先进的语料库工具推进英语教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春青;[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王晓菁;汉语主题突出特征对中国学生在CET-SET中口语表达的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王蓉;新闻英语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鼎甲;连接成分的显化:基于语料库的中英文翻译文本对比[D];燕山大学;2010年

8 黄洁;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词汇特点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李艳梅;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阐发性话语标记语的对比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姜海英;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生英语连接词习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66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366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b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