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日汉字读音对照研究
本文选题:声母 + 日语汉字读音 ; 参考:《日语学习与研究》1998年04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洛阳外语学院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时习之;如何训练声母f的发音和认记带声母f的汉字[J];汉语学习;1980年03期
2 李汝松;日语汉字知识简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3 藤堂明保 ,李风阁;日刊摘译两则[J];外语学刊;1980年04期
4 黄宗谷;关榆方音初探[J];大理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5 高葆泰;兰州人学习普通话的正音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6 俞涵斌;土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语音变读规律[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7 杨振淇;略谈京剧唱念的吐字、过韵、归音[J];戏曲艺术;1980年02期
8 董志翘;试论郭璞注释的成就[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9 杨春霖 ,李怀墉;现代汉语声母和日语音读(吴音、汉音)对应关系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10 李荣;吴语本字举例[J];方言;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荣容;石锋;;对外汉语教学中r声母音质的实验研究[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2 金惠淑;;普通话音节的统计原则和方法[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3 肇明;;“新弦采梨园”、“醉发吴越调”——李白诗歌与剡中戏曲的关系[A];中国李白研究(1998-1999年集)——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岳东剑;柴佩琪;;适合韵母特性的三段码本识别法[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5 王站东;叶士元;陈维民;;汉语单音节中清音声母的识别[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6 周桑漪;渡边泰堂;;声母分析和媂R%研究[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7 陈韬;李昌立;莫福源;;汉语孤立字全音节实时识别系统[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8 杨顺安;;普通话音节的SIFS框架模型及合成实现[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9 葛余博;何英;杜神甫;;部分音节单元和波特征参数及其在汉语语音识别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10 邱伟;徐秉铮;;基于声、韵识别的汉语声控打字机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南香红;锦绣河山踏歌来[N];新疆日报(汉);2000年
2 朱家珑 李亮;让学生在美、趣、做中学母语[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林玉山;方言韵书的新收获[N];福建日报;2001年
4 任明;两大方言比较研究的成功尝试[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大班,学前班上哪个好?[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薛冰;喜读《扬州文化丛书》[N];光明日报;2002年
7 李沉;青山尽解招人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范涛;我国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N];北京日报;2003年
9 ;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晓舟;苏州美景醉大阪[N];中国旅游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留文;客家方言的语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任少英;韩汉声韵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谢奇勇;湘南永州土话音韵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蔚;湘西乡话音韵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5 唐伶;永州南部土话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徐越;杭嘉湖方言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陈鸿;战国文字谐声系统与古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红;《切韵指掌图》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Nghiem Thuy Hang(严翠恒);汉越语音系及其与汉语的对应关系[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林海鹰;斯塔罗斯金与郑张尚芳上古音系统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龙奎;《韵学集成》音系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谷秀梅;《皇极声音文字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建国;唐洋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傅氏梅;论越南学生对汉语声母的听觉与发音偏误[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5 禹嘉英;韩汉辅音对比及对汉语语音教学的启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6 严翠恒;汉越语音系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声母对应关系[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7 张伟娥;交泰韵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凡;《建州八音字义便览》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小英;《切韵声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涛;梅州客话音韵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53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753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