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终助词与汉语语气词在疑问表现中的句法功能
[Abstract]:Regular 1. The final auxiliary, the modal and the sentence we usually use to speak generally have two sides: the proposition (proposition) and the modal (modality). The so-called mood refers to the expression of the speaker's "psychological attitude". Mood expression refers to the expression of mood in language. As far as Japanese and Chinese are concerned, there are some similar modal expressions at the end of sentences, which are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final auxiliary words" and "modal words". They're.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语系
【分类号】:H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试析副词“却”[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2 韩光清,王法政;英语缩略语略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3 祖人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思路述评——从语言共性与个性的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杨淑培;农业科技文章中的无主句、省主句与缺主句辨析[J];编辑学报;1999年04期
5 屈正林;祈使句中动词重叠式及其语用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高霞;英语国家学生副词“就”的偏误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高霞;英语国家学生学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吴长安;;现代汉语数范畴说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张谊生;略论时制助词“来着”——兼论“来着~1”与“的~2”以及“来着~2”的区别[J];大理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10 康健;谈谈主谓短语的功能类别[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马琳;陈丛梅;;《汉英奥林匹克词典》的词目确立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汉语虚词研究[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鹏元;;询问式搜索请求的模式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祖人植;;基于交际能力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刍议[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5 史金生;;动量副词的类别及其选择性[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6 山田留里子;;“动+起来”和“动+了+起来”——汉日互译中的一些对照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7 阵晓桦;;“在、正、正在”“呢”的语义特征、 句法功能及其教学次序[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8 陈凡凡;;标记假说与汉语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及习得难度[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2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3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范莉;儿童和成人语法中的否定和否定辖域[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8 王彤;俄、汉语时间范畴多视角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李成军;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郭婷婷;现代汉语疑问句的信息结构与功能类型[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田泰谦;汉语肯定句与否定句不对称现象的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施栋琴;进行概念的表达和情状类型——英汉对比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3 李肃宁;俄汉语空间关系表达形式和手段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王黎明;俄汉语SVO结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崔晓玲;英语因果复合句与汉语因果复句的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1年
6 曾小红;论“V上/下”[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柳京春;汉语表达过程中的复用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8 许哲;朝鲜族小学生汉语述补结构偏误分析[D];延边大学;2002年
9 陈先华;自然语言理解之汉语量词和名词搭配及查错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10 高思欣;留学生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德昌;;日语的终助词与汉语的语气词[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2年03期
2 舒志田;日语终助词与汉语语气词在疑问表现中的句法功能[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年04期
3 赵素萍;终助词“ね”“よ”语用功能之比较[J];日语知识;2003年11期
4 胡俊,邹菊云;论“もの”的功能与意义[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8年04期
5 于日平;关于“から”的功能转变——表示理由的接续助词用法和表示说话人语气的终助词用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年02期
6 王飞华;从语气词看中国古代典籍英译中的失误[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蔡蔚;;汉英语气的对比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8 何淑梅,李玉娟;“НИ”词用法小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周淑娟;;俄语语气词ну的意义和功能[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孙丽新;;语气词ну在口语中的用法[J];俄语学习;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邓晓玲;;俄语科技语体中的语气词[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徐存良;;析不定代词独立扩展成分的句法功能[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武氏明河;汉越语气词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兰巧玲;俄汉语是非问句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杨家胜;级次与标准理论的语言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季小军;俄语一般疑问句的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曾婷;现代俄语中的非规范独词语句[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尉旭航;疑问表现中的终助词[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2 赵慧青;论语气词在口语中的预设功能[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于豪;交际功能下的德语情态小品词和汉语语气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4 沈汇洋;汉语语气词“呢”及其英译:礼貌现象一致语气的视角[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5 陈献婉;关于中文母语学习者语气词“よ”的音调的实验语音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6 徐娅楠;俄语语气词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凤阳;俄汉语气词句法语义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晓菲;对女性用终助词的考察[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9 黄萍;俄语语气词在对话语中的交际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周羽;终助词「ね」「よ」的关怀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75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27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