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程度形式副词的“ほと”
[Abstract]:The word positive can be used as a noun as well as an estimate in addition to being used as a formal adverb. For example: it is good for the body to drink too much / not to drink too much. (noun) knowing / being too ignorant of things.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Don Larkin;陆锦林;;英语情态动词札记[J];山东外语教学;1980年02期
2 战宪斌;;“てくろ”和“ていく”的用法——介绍吉川武时有关的论述[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0年04期
3 冷铁铮;;指示词的理论与实际[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0年01期
4 柯辛佩;表示原因、理由的接}氈省哎酯啤薄哎违恰薄哎啤盵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5 王海;从“词”“辞”分类看日语语法的特点[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6 印鸿光;“结句”(Apodosis)里能否使用be going to?[J];现代外语;1981年03期
7 倪波;国外关于语用学的探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2年02期
8 苏德昌;;感叹词和文体[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2年03期
9 苏德昌;;会话的语法——助词的脱落[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2年04期
10 战宪斌;;关于“てみゐ”和“てみせゐ”的用法[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穆;;朱子矗立中道[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2 曹铁根;;称呼与得体[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3 杨先顺;;论Gazdar的潜隐涵理论——语用推理系列研究之一[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4 李先q;;谎言——一种典型的符号学现象[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翁正石;;从语言的使用看中国儒家的工夫论[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6 黎建宁;王仁华;;矢量量化在说话人识别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7 杨树林;柯有安;;神经网络与DTW两种识别方法的比较[A];第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8 姚鸿勋;王晶;山世光;张洪明;王瑞;;唇读系统中的话者唇定位与跟踪[A];第五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9 何向东;袁正校;;交际意图——语用推理的目标[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10 樊明亚;;意愿逻辑[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伟农;美研制“察言观色”计算机[N];人民日报;2000年
2 L&H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 胡国辉博士;以机器人性化取代人类机械化[N];通信产业报;2000年
3 子和;办公室里的肢体语言[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0年
4 伍立杨;深度开掘现实的前沿[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5 (本版编辑 王丹红译自www.sciencenow.org);寻找一种非洲语言的起源[N];科学时报;2001年
6 ;“把你搞大”广告该撤[N];中国工商报;2003年
7 记者 崔霞 通讯员 杨云彪;深圳研究改进人大代表选举[N];深圳商报;2003年
8 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永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电子资金划拨要有安全的法律“通道”[N];中国改革报;2004年
9 潘灯;出境保证金初探[N];中国旅游报;2004年
10 上海海事法院;托运人未将货物妥善包装、装箱的责任归谁[N];中国贸易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洪亮;缔约上过失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崔诚恩;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张小峰;现代汉语语气词“吧”、“呢”、“啊”的话语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昊;敦煌小说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阚绪良;五灯会元虚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孙鹏;物权公示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7 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任雪梅;论俄语的空间范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徐玉臣;“语境——纯理功能耦合假说”的多维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于泓;民商事执行中第三人异议问题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福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确认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李捷;论合同关系中的第三人理论[D];厦门大学;2001年
3 任雪峰;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确认标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杨忠;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D];河南大学;2002年
5 杨卫东;第三人导致的债务人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6 吴用平;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D];湘潭大学;2002年
7 张序涛;论董事对第三人的责任[D];厦门大学;2002年
8 王金秀;反语生成和理解的心理透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罗玲;会话中连贯的协调[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江玲;顺应—关联模式[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43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343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