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关于汉日语数量词在句中的位置

发布时间:2018-11-25 08:14
【摘要】:正 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中的数量词都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句子成分,它们在言语表达中(即在句子中)的位置有不少是相同的。但是我们也发现,由于汉日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及表达形式等的差异,它们在句中的位置也有不少是不同的。本文主要从语法角度对汉日语数量词的句中位置加以简单的比较与分析。
[Abstract]:The quantifiers in both modern Chinese and modern Japanese can be used as subjects, predicates, objects, adverbials, and so on. Many of them have the same position in the speech expression (that is, in the sentence). However, we also find that 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sentence structure and expression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heir positions in sentences are different. This paper makes a simpl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position of quantifiers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r.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外语系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真;修饰数量词的副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年01期

2 朱川;汉日语音对比实验研究(节选一)[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年02期

3 朱川;汉日语音对比实验研究(节选二)[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年04期

4 刘援朝;;现代汉语与汉日语的声母比较[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1年04期

5 李英哲 ,贾梅露;汉语数量词和否定词关系的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1期

6 陈平;英语数量词的否定[J];现代外语;1982年01期

7 刘富华;从鼻音n、ng与拨音ん的关系看汉语对日语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8 罗实;晓天;;数量词与青海“花儿”[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9 赵静贞;数量词“一丝”的虚用[J];汉语学习;1983年02期

10 郑刚;;谈数量词的一个特点[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俭明;;数量词中间插入形容词情况考察[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2 郭振华;;方位词“内”和“里”[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3 邢福义;;现代汉语数量词系统中的“半”和“双”[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4 郭春贵;;试论“连…都…”和“连…也…”的异同[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5 张维真;;试论“基数量词”[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6 陈图云;刘新友;;模糊基数量词初论[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7 胥洪泉;;论李白的大言[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苏华;;浅谈日语的汉语汉字词与古汉语词汇的一致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盖利亚;;谈“同形词”在汉日互译中的负迁移[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淑玲;;中日“吃”字的使用及其背后的文化[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张震震;初中语文语法巧讲[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深圳 吴碧辉;教幼儿学量词[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蔡仁照;以方法创新推动理论创新[N];解放军报;2002年

4 卢民;适应中学生的需求[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上海 程华;紫光拼音输入法中“iu”键的妙用[N];电脑报;2003年

6 申然;谈谈建筑类极限邮集的命题[N];中国集邮报;2008年

7 邓树镛;“石质建筑”并无不妥[N];中国集邮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惠秀梅;俄语否定范畴的意义与表达手段[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高海洋;北京话常用词社会分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3 许剑宇;《佛本行集经》定中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甄福来;轮机英语中量词的量化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2 达正岳;上古汉语数量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俊之;秦汉简帛方剂文献数量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艳红;“有+N+VP”分析[D];延边大学;2004年

5 张小林;机械产品设计领域的自然语言理解中名词性短语的语义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梁建青;文水方言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穆保金;山西柳林方言的词汇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桥春;剑川白语语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伟明;机械制造领域汉语数量词与群体关系形式化处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杨霞;“每”及“每”字结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55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355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8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