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て、そ、あ”指示代词的非眼前指示用法

发布时间:2019-08-01 07:21
【摘要】:正 之类的系列词作为眼前的指示代名词,用在相互眼前能看得到的边指边说的场合和范围,是学日语的开始阶段出现的一种简单用法,也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比如:例:A、 B、辞书。指离说话人 较近的。 A、万年笔。 B、本历史。旨离听话 人较近的。
[Abstract]:As immediate indicative pronouns, a series of words such as positive words are used in the situation and scope of referring to each other that can be seen in front of each other, which is a simple usage at the beginning of learning Japanese, and it is also easy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For example, an: A, B, dictionary. Of or relating to the speaker. A, ten thousand years old pen. B, this history. The will is closer to the obedient.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卫明;;说“这”说“那”,不可“一”视同仁[J];中学英语之友(上旬);2011年07期

2 ;指示代词[J];中学英语之友(上旬);2011年08期

3 玛丽;;几句有趣的英语[J];课外生活(小学版);2008年09期

4 吴元培;;英语代词高考考点透析[J];青苹果;2009年12期

5 李光赫;张北林;;「ようだ」「らしい」的日汉对比(3) 「ようだ」「らしい」的区别[J];日语知识;2011年08期

6 ;七年级英语重点知识回顾[J];中学英语之友(上旬);2011年06期

7 杨翠媛;;从话语标记语you know语用功能看其语义主观性[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8 ;七年级(上)Units 3-4词语辨析[J];中学英语之友(上旬);2011年08期

9 杨曙;常晨光;;情态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考量[J];外语学刊;2011年03期

10 胡明;;从「たい」看语气与人称限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敏玲;;くゐ·いく’‘~てくゐ·ていく’表动作空间范畴移动语言形式的日语语言特点——和汉语“来、去”、“~来、~去”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姜庆姬;;汉语和韩语词汇的潜性与显性——以兄弟姐妹类称谓语、指示代词、数词为主[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飞凤;;英汉代词系统社交指示功能的语用对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桂云;李金平;;试谈“听力测试”的相关因素[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5 袁妮;;俄语疑问句的间接功能[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杜文萍;;浅谈同声传译中的二效兼顾——效力与效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莫爱屏;蒋清凤;;语篇视角与语用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侯春杰;;关联理论与会话含意理论比较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杜文杰;;俄罗斯人身势语初探[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10 刘桂云;李金平;;试谈“听力测试”的相关因素[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杜永道;言语形态的语用场合[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2 海安县北凌初中 储俊;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N];江苏教育报;2010年

3 江苏省泗洪县城头中学 汤梅;浅谈怎样上好反意疑问句的复习课[N];学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福井启子;中日言语行为差异与心理交际距离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兰巧玲;俄汉语是非问句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钱琴;指涉理论与俄语中的指涉现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刘颖;从评价体系看商业评论中态度意义的实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杨家胜;级次与标准理论的语言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贾晴;基于数据库的汉韩对话语篇指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周烈;阿拉伯语篇章语言学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0年

8 毋亚勤;指称方式及其认知状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韦理;中国学习者英语冠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金顺吉;韩汉语人称代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远;指示代词“这/那”类汉英对比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启林;汉英指示代词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郝冬梅;汉英指示代词对比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李向格;关于“レてもぃぃ”与“レてぃぃ”的意义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黄雪莲;韩国语‘(?)’的话语功能分析[D];延边大学;2012年

6 李阿雪;俄汉指示代词功能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良;这/那与 este/ese/aquel的对比研究:异同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俞晨玮;英汉指示代词的功能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封海燕;英汉指示代词功能对比及认知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0 池丹;英汉指示代词功能对比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1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521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2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