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语“左、右”多义性的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7 21:07
【摘要】: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真实语料的调查,对中日两语“左·右”的多义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由七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前言。提出了本研究的动机、目的以及研究方法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方位词“左·右”用于抽象领域的例子。这些抽象义与方位词的基本义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它们(各语义之间)又存在哪些必然联系呢·探明这些问题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第二部分是“左·右”的定义和研究史。本文采用“左为人左手一边的方位、左侧;右为右手一边的方位、右侧”的定义。“左·右”的研究史分为三部分,即:汉语“左·右”的先行研究,日语“左·右”的先行研究,中日对比的先行研究。通过先行研究,发现中日两语关于“上·下”、“前·后”的研究很多,而关于“左·右”的研究仅仅局限在“左·右”与文化的关系方面。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左·右”进行的研究屈指可数。 第三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支撑。本文主要利用了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范畴化、原型、范畴间的语义扩张及其扩张动因、意向图式等五个理论。 第四部分是研究范围和调查概要。本文以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中的“左·右”为研究对象,所用例句都取自于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的语料库。根据语义关系对语料库中检索出来的例句进行了分类整理。 第五部分是对中日两语“左·右”的语义分析。按照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化原型论的观点对其多义性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即:首先对多义词进行确定,其次确定原型义,接着分析各扩张义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日语“左·右”的语义分析,确定了空间义为其基本义,扩张义有6个,各语义间的关系参照图2。通过对汉语“左·右”的语义分析,确定了空间义为其基本义,扩张义有8个,各语义间的关系参照图3。 第六部分是中日两语“左·右”的语义范畴的对比研究。发现中日两语“左·右”的语义范畴并不完全一致,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两语中的“左·右”都通过隐喻、转喻进行语义扩张,在表示状态、支配关系、抽象方向、主义·政党、抽象物方面基本相同。而在社会等级、概数、人的领域表现出不同。这与两国文化背景、社会结构有很大关联。另外汉语的“左·右”比日语的“左·右”语义范围略广。 第七部分是结语。中日两语“左·右”的基本义均为空间义,即“左为人左手一边的方位、左侧;右为右手一边的方位、右侧”。汉语“左·右”的扩张义有8个,分别扩张到社会等级、状态、支配关系、抽象方向、概数、主义·政党、抽象物、人的领域;日语“左·右”的扩张义有6个,分别扩张到社会等级、状态、支配关系、抽象方向、主义·政党、抽象物领域。中日两语“左·右”的语义范畴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两语中的“左·右”都通过隐喻、转喻进行语义扩张,在表示状态、支配关系、抽象方向、主义·政党、抽象物方面基本相同。而在社会等级、概数、人的领域表现出不同。①汉语表示官职时,尊右、尊左的情况都有;而日本的官职以尊左为主。②汉语的“左·右”可以扩张到概数领域,表示时间、年龄、数量、金额、重量的概数;而日语的“左·右”没有这种用法。③汉语的“左·右”可以扩张到人的领域,表示身边的大臣之意。④汉语“左·右”的语义范畴比日语的宽泛。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36
本文编号:2524169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尚会鹏;中根千枝的“纵式社会”理论浅析[J];日本问题研究;1997年01期
,本文编号:2524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524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