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型日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Abstract]:In Japanese teaching, we should not only teach students pronunciation, words, grammar, article structure and so on, but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rough students' independent practice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enumerat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languages and cultures that affec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Through a one-year teaching experiment,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actical Japanese teaching model are demonstrated.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日语教研室;
【基金】: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日语中介语系统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测试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12YJA740107
【分类号】:H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卫娣,肖传国;日语的模糊性及其文化背景[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世华;杨洪俊;;日本文化的共存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马虹;;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毕艳红;;从日本寒暄语中看日本人的性格特征[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4 刘艾琳;;中日文化差异对日语教学的影响[J];才智;2011年23期
5 郭力;;日语教学中要注意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刘占和;;日语语言中男女用语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佟姗;;论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陈文静;;论日本文化与高校日语教学的共生效应[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7期
9 李钟善,张研;日本人的语言表达与传统文化的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徐灿;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的字结构”与“の字结构”的异同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2 王诗涵;日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日本姙の婉曲表s螉炗梅治鯷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3 贾建梅;汉日委婉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邹红琼;日本学生汉语不足句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5 王欣双;词汇与文化:语言相对性的跨语言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6 王琳;日语的委婉表现及其应用的文化背景[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孙乾坤;日语中的委婉表达[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8 管秀兰;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景艳;英日委婉语对比[D];河南大学;2009年
10 程欣;从审美角度看日语的委婉表达[D];黑龙江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美伦;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陆晓泓;;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994年02期
3 陈同文;跨文化交际中的“恭维”[J];青海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4 郭孝田,王孝荣;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谈汉英语言中的模糊现象[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S1期
5 周凤岐;从“望子成龙”谈起——词汇教学的跨文化交际探讨[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S2期
6 辛淑平,崔缨;谈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1998年01期
7 崔建斌;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问题[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8 朱俊;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9 辛淑平;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李冰梅;;small talk小议[J];英语知识;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静;;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鹿学军;;大学英语教学中汉译英错误分析:语用负迁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孙玉洁;;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孙玉华;;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俄语篇章教学[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许玉军;;从礼貌准则看汉英语言文化的语用差异和对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秀娟;;英语课堂教学对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郑立华;;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廖海宏;;在线英语词典与词汇的社会文化性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李小清;;英汉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俞石明;;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小梅;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N];光明日报;2003年
2 ;打造国际交流平台 推动学科建设发展[N];中华读书报;2009年
3 王立非;另一种形式的巴别塔[N];光明日报;2007年
4 李旭 山西财经大学;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5 安徽省合肥市世界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余海燕;为课堂全方位注入文化元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黑龙江大学 严明;通过外语学习 培养国际视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罗弦;专业化背景下的职业要求[N];吉林日报;2007年
8 文秋芳;英语课外阅读二个原则:控制速度 处理难点[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赵玉璋;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差异[N];文艺报;2008年
10 严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年
4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吴爱荣;文学作品中伴随语言手段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张永奋;汉意委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家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易斌;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研究(1978~2008)[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U,
本文编号:2526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526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