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副词的情意性看日语感情表现的特点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2010年度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成果(2010-2011)(ZSQ10030)
【分类号】:H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重先;对日本学生的汉语词序教学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虹;;日语感情表现的特点——以感情形容词和动词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赵平;浦田千晶;;日语咖啡(11) 日本人姓氏管窥[J];日语知识;2011年09期
3 郭冉冉;应霞;;试析提高日语口语能力的有效对策[J];林区教学;2011年09期
4 张西艳;;从日语惯用句了解“河童”[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5 孙中宁;;从男女语言的差别看日语的多样性[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6 李阳;周异薇;;日语的“暧昧性”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利性[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7 云丹加措;;日语偏误分析(2) 「後で屒料を娍べて、そのことをわかりました。」错在哪儿?[J];日语知识;2011年08期
8 张丹宇;李伟;;日语「真面目」一词探析——兼与汉语“真面目”比较[J];日语知识;2011年09期
9 谢敏;;日语句尾的非断定委婉表达方式——以日本电影《情书》为考察对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刘懿;;日语模因在汉语网络语言中的复制——从“おY嗓丹蟆钡健坝恪盵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玉泉;;日语中女性语的历史成因及其特点[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郑鲲腾;;英语中源自日语的词汇与日语原词的词义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曲凤鸣;;中文的“~(之)前”与日语的“~前に”“~までに”[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池上嘉彦;;日语——“撒旦的语言”[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6 陈玉泉;;日语中委婉语的语用方式概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尹仙花;;日语接尾词‘的’用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谷丽萍;;日语中表示状态的几个词的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陈一平;;浅谈中级日语听力教学及训练方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薛雅明;;对大学日语教学方法的探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陆一波;为世博,祖孙十年义务教日语[N];解放日报;2010年
2 记者 杨舒;BJT成职场日语新评判标准[N];国际商报;2009年
3 实习生 王再元 记者 李林岩;首届日语演讲比赛举行[N];吉林日报;2004年
4 记者 严峻嵘;今年日语口译考有何变化[N];人才市场报;2008年
5 唐景莉;体验文化 增进友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冯维江;日语“英汉”之争昭示了什么[N];上海证券报;2008年
7 记者 杨耀青;日本汉字能力古城受检[N];西安日报;2008年
8 赵金波;发扬日语特色 打造国际品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付晓利;揣着《标日》,去闯荡北海道[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崔];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有多大[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世海;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金秀东;日语和韩国语的复合动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4 崔惠玲;韩国语词类学的历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慧贞;韩汉多层状语连用语序对比[D];延边大学;2012年
7 李波;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杜翠河;汉语“在”字句与越南语“(?)”字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关薇;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费惠彬;汉日话题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燕君;对既有肯定用法又有否定用法的副词的考察[D];中山大学;2010年
2 臧利娟;立场副词的口语用法在英语高阶学习词典中的处理[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飞飞;关于日语副词“やはり”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孙巧慧;日语会话中的暧昧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楚华;汉泰副词对比[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徐澜鉴;关于结果副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才华多旦;藏日语言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李悦;关于副词连体修饰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闫志章;日语外来语及其社会文化背景[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著清;日汉颜色词使用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6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536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