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日语极限表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03:13

  本文关键词:日语极限表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日语极限表达的研究往往以对极限性提示的考察为中心展开。对于日语的极限提示的考察,先行研究对被提示要素的特征、同类要素的特征、以及「まして」的作用、极限提示的推理方式等考察的很少,也存在很多不足。本文考察了这些要素与句子极限意义之间的关系。先行研究在考察极限提示时大多是以“被提示要素+表示极限意义的提示助词(+发话人的想象)”的结构为基准,以单句为研究对象,此时同类要素和「まして」引导的推理一般不出现句子中,所以对它们考察的很少。本文从极限提示的完整结构“被提示要素+表示极限意义的提示助词+表示极限推理的「まして」+同类要素”出发,考察对象覆盖单句和复句。对同类要素的特征以及「まして」的功能也进行了深入考察。首先,本文对被提示要素本身的特征进行了考察。虽然表示极限的提示助词具有极限功能,能够为被提示对象赋予极限意义。但是「间、l、念、日、国々、倾向、l配、事柄、人たち、人々、j#子」以及「こと、つもり、とき、ところ、もの」样的要素很难单独被提示。所以对被提示要素自身特征的考察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被提示要素作为极限对象,其梯级属性可以由其内在性质产生,也可以通过添加修饰成分产生。本文将前者称为内在梯级,将后者称为外在梯级,据此对极限要素的梯级属性进行了考察。上述难以单独提示的要素通过添加外在梯级就可以很容易地被提示助词提示。本文对内在梯级和外在梯级的关系、梯级的相对性进行了考察。同时,对数量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小句具有的极限特征也进行了考察。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处于梯级最低或最高位置的要素容易作为极限要素被提示助词提示出来。同时,本文对同类要素的特征也进行了考察。对于同类要素,先行研究一般是作为“暗示要素”进行分析的。不过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同类要素很多情况下都是明示在句子中的。被提示要素处于梯级的最低或最高极限位置,而同类要素一般是处于与之相对较高或较低的位置。「まして」可以提示同类要素,同时「まして」还具有激活被提示要素与同类要素的梯级关系的功能。通过「まして」还可以由被提示要素的情况推及同类要素的情况,本文将这种推理方式称为极限推理。极限推理不仅可以明确同类要素与被提示要素之间的梯级关系,还可以用于区别「さえ」、「まで」、「も」、「でも」的极限用法和添加用法。另外,本文对表示极限的提示助词「さえ」、「まで」、「も」、「でも」的提示特征进行了考察。针对先行研究的不足,本文通过语料库进一步明确了这些提示助词的接续范围。通过语料库例句的分析还考察了「さえ」、「まで」、「も」、「でも」的极限用法和其他用法的不同。例如,考察发现接续人称代词、人名、事物名词的「まで」的时空概念淡薄,此时与表示时间或空间终点的格助词用法不同,只能表示极限意义。对「さ之」、「まで」、「屯」、「で屯」表示的极限的异同也进行了考察。本文认为「冬え」、「まで」、「も」、「でも」之所以都具有极限的意义,是与历时的角度上它们都具有添加意义是密切相关的。在添加的过程中对添加对象的极限特征的凸显导致了极限意义的产生。通过极限推理可以区分它们的极限意义与添加意义,前者可以进行极限推理,而后者不行。最后,本文综合聚合要素的梯级特征、被提示要素与同类要素的梯级位置关系、极限要素的信息值、同类要素的信息值、谓语的梯级以及肯否定、极限推理的方式等各个因素,提出了极限提示的分析模型。将极限提示分为最低极限的肯定、否定提示、最高极限的肯定、否定提示四类,运用单梯级分析模型进行了考察。当句子含有多个梯级的时候,可以运用多梯级分析模型。多梯级分析模型还可以用于分析惯用句中的极限隐喻。与先行研究相比,本文在以下方面具有独创性首先,考察对象和研究角度的独创性。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考察日语的极限表达。本文从句子自身特征出发考察了被提示要素、同类要素的特征。考察了「まして」的同类要素提示功能、极限推理功能、极限用法与添加用法的区别功能。考察对象不限于单句,对可以提供更多语境的复句以及句型、惯用句中的极限提示也进行了考察。极限提示通常使用“被提示要素+表示极限意义的提示助词+表示极限推理的「まして」+同类要素”的结构。据此,本文提出了综合极限提示中的各种因素的梯级分析模型。其次,研究方法和理论运用的独特性。本文使用语料库分析了表示极限的「さえ」、「まで」、「も」、「でも」所提示的极限对象的特征。同时考察了表示极限的「さ之J、「まで」、「も」、「でも」的提示特征以及它们的异同。运用了认知语言学关于梯级和极限隐喻的相关理论。在理论创新方面,本文提出的内在梯级和外在梯级的分类丰富了梯级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同类要素的考察注意到了「まして」的极限推理作用,由此发现以往被认为是“暗示”的句子的言外之意其实是可以通过「まして」的极限推理来实现的。本文还提出了极限提示的分析模型。极限推理理论有利于从理论的角度拓展极限提示的研究。本文提出的内在梯级和外在梯级的理论、极限推理的理论、极限提示的分析模型对其他语言的研究如对汉语、英语的极限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极限表达 提示助词 内在梯级 外在梯级 极限推理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6
【目录】:


  • 本文编号:294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94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6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