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日汉互译之难点和考察

发布时间:2017-04-12 18:14

  本文关键词:日汉互译之难点和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90年代前期,在当时日本动画片已经被广泛吸收了20年的法国,从日本进口的漫画开始被翻译并出版。法国漫画已经被大量出版这样的文化背景相结合,日本的漫画人气爆发。这就是所谓的漫画热。这场热潮不仅一瞬间席卷了整个欧洲,甚至还波及到了全世界。日本的漫画经过翻译后在海外出版变得不再罕见,现在漫画成为了代表日本的文化产物. 但是,日本漫画的原文中,包含了许多阻碍外国人深刻理解故事的因素。其中经常提到的有拟声词和拟态词。这些词语在汉语中被概括称为象声词,在英语中被称为拟声词(imitative words-研究社新英和中辞典)或拟声法(Onomatopoeia and mimetic words-Wikipedia日英京都关连文书对译corpus),但是与日语相比都不甚丰富。 拿漫画中猫的叫声的拟声词来说,日语有にやあにやあ、みや一お、ニヤ~オ、ニヤ~オ、小猫的叫声有ニ一ニ一、み一み一等多种表现方式,但是翻译成汉语只有“喵”。而且日本的漫画是作者随心所想而画出来的,所以会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漫画独特的拟声词和拟态词。这样的词语应该如何去翻译?另外,日本漫画的原文中会出现许多跟图画和台词的印刷字体不同、用手写体表示的表现效果的声音。效果音这种表现方式本身在以美国漫画为代表的海外漫画中也常常可以见到。但是,日本漫画中的效果音表现方式,与用在コミツク中其作用是不同的。 在翻译日本漫画中效果音的拟态词这种表现方式时,应该如何克服由“偏差”所产生的文化差异呢?带着以上疑问,本文聚焦于漫画中的拟声法,并试图解明其翻译手法。由此,通过漫画的翻译这一视角,给围绕作为异文化交流一隅的翻译所产生的探讨一点启示,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漫画 翻译 象生词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Introduction8-10
  • Chapter One the Onomatopoeia Comic Words10-15
  • 1.1 Definition10-12
  • 1.2 The Effect of Comic Onomatopoeic Words12-13
  • 1.3 The Technique of the Research13
  • 1.4 The Materials and Data13-15
  • Chapter Two Chinese Onomatopoetic words equivalent in Japanese15-20
  • 2.1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onomatopoeia15-20
  • Chapter Three Corresponding Chinese Onomatopoetic Words in Comics20-82
  • 3.1 Respect Onomatopoeia20-27
  • 3.1.1 Basic forms of the laughter in comics20-22
  • 3.1.2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laughter in comics22-27
  • 3.2 The Translation of Imitative Word27-53
  • 3.2.1 The Roles of Imitative Word27-28
  • 3.2.2 The Difficult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Imitative Word28-42
  • 3.2.3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of the Imitative Word42-45
  • 3.2.4 The Free Translation of Imitative Word45-46
  • 3.2.5 The Relationship on China-Japan Imitative Word46-50
  • 3.2.6 The Searching of No-Translated Imitative Word50-53
  • 3.3 The Translation of Mimetic Word53-82
  • 3.3.1 The Role of Mimetic Word53-54
  • 3.3.2 The Difficult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Mimetic Word54-73
  • 3.3.3 Free Translation of Mimetic Word73-77
  • 3.3.4 Translation of Type ABAB77-79
  • 3.3.5 Consideration of No-Translated Mimetic Word79-82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82-83
  • 4.1 Japanese-Chinese translation of onomatopoeic words82
  • 4.2 significance of the use of onomatopoeias82-83
  • Bibliography83-84
  • Acknowledgements84-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静惠;;浅谈带拗音的日语拟态词的语感[J];日语知识;2011年02期

2 宋艳儒;日语常用拟声词、拟态词的意义和用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张汝军;;日语拟态词的表象内容及其多义性[J];日语知识;2011年05期

4 高宁;拟声拟态词的翻译[J];日语知识;1995年03期

5 赵健昆;能构成新词的拟声词与拟态词(二)[J];日语知识;1996年06期

6 白晶;关于日语拟声拟态词后的“卜”──兼谈样态副词和象声副词的使用[J];日语知识;1996年11期

7 张汉英;汉语和日语中的拟声词、拟态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8 郭勇;拟声词、拟态词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变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12期

9 张景一,程放明;浅析漫画中的拟声词拟态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2期

10 夏迪娅;日语中跟人有关的拟声词和拟态词[J];日语知识;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兰英;;冀教版(7年级起始)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Lesson 30:Keep the Candle Burning![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岸本美绪;;从新思考中国“近世”史[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3 C.P.阿特伍德;;“蒙古”部落名称来源及其内涵(英文)[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4 ;教育心理分组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佐藤炼太郎;;日本武士道与“正气歌”(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Alexei Shmelev;;跨文化交流中缘于语言的误解(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7 李晨阳;;中国与希腊古典哲学中的和谐理想(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8 姜望琪;;东方和西方——相抵还是互补?(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9 Glen Dudbridge;;但丁与中国白话(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10 Takuya Murotsu;Toshiko Isei-Jaakkola;;The/N/Errors of Chinese L2 in Listening——A Pilot Test of Allophonic Variations[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爱华;慕尼黑国际机场扩张的三个Keywords[N];国际商报;2002年

2 江湖;“中日汉俳联句接力”展现对和平与和谐的向往[N];文艺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佳欣;第一部大型日汉双解辞典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4 ;媚日汉奸心态再暴露[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林少华;日汉辞书中的贵族[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康慨;怎样一分为二地纪念汉姆生[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英汉军事大词典》等5部双语军事大词典由上海外教社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史万森;新检察长的第一个工作日[N];法制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赵宁;山东矿机顺利过会 山东已有25家公司上会审核[N];证券日报;2010年

10 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 徐贲;“网骂”如何能不破口大骂[N];南方周末;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雪芳;莎士比亚两部长诗的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佐藤芳之;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3 刘咏波;中国主流媒体中的外来词译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刘朝晖;四尺度:罗伯特·克里利之诗歌标准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5 张文红;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二语词汇知识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王哲希;阅读中教学干预手段对词汇习得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袁淑娟;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推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晶洁;语料库数据驱动的学术英语文本短语序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王玉洁;莎士比亚:原初女性主义者还是厌女主义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杨海燕;中外出版的英文城市旅游指南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桥弘文;日汉互译之难点和考察[D];青岛大学;2013年

2 柴春兰;汉词英译视角下汉英词的对比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马丽娜;基于最小对立的英语潜在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4 邵阳;双语词汇表征与提取处理中词汇僵化状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李莲花;日韩两国语中拟声词拟态词的对照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6 杨董玲;日汉拟态词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饭田裕子;汉日英翻译中的拟声、拟态词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周陈新;论“杯具”及其衍生词的认知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桂飞;大学生第一二语言情感词语义加工[D];浙江大学;2013年

10 王慧芳;中美媒体关于上海世博会英文报道的词汇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日汉互译之难点和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01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f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