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系统理论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1-06-29 05:33
当今社会对文化理解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促进文化相互理解的活动过程便是跨文化交流。基于此,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与建构,以期为高校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评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探索"新国标"框架下对高校日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新思路。
【文章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38(10)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日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动态系统理论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2.1 动态系统理论概述
2.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动态性与系统性
3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的建构
3.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
3.2 相关模式评析
3.2.1 Byra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
3.2.2 钟华的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
3.2.3 高永晨的“知行合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
3.3 跨文化交际能力动态系统的理论模型
(1)内在的活动能力。
(2)符号操作能力。
(3)场景适应能力。
(4)策略能力。
(5)跨文化知识。
(6)跨文化态度。
(7)跨文化意识。
(8)跨文化思辨。
(9)综合把控能力。
4 动态系统理论下的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 刘金保,洪流,周家春. 现代职业教育. 2017(24)
[2]基于外语教育视角的日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J]. 姚艳玲.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7(02)
[3]动态系统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启示[J]. 王黎黎.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06)
[4]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研究[J]. 王玉敏. 天中学刊. 2016(02)
[5]思与行的互动: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J]. 沈鞠明,高永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6]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的理论框架构建[J]. 高永晨. 外语界. 2014(04)
本文编号:3255837
【文章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38(10)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日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动态系统理论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2.1 动态系统理论概述
2.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动态性与系统性
3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的建构
3.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
3.2 相关模式评析
3.2.1 Byra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
3.2.2 钟华的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
3.2.3 高永晨的“知行合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
3.3 跨文化交际能力动态系统的理论模型
(1)内在的活动能力。
(2)符号操作能力。
(3)场景适应能力。
(4)策略能力。
(5)跨文化知识。
(6)跨文化态度。
(7)跨文化意识。
(8)跨文化思辨。
(9)综合把控能力。
4 动态系统理论下的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 刘金保,洪流,周家春. 现代职业教育. 2017(24)
[2]基于外语教育视角的日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J]. 姚艳玲.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7(02)
[3]动态系统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启示[J]. 王黎黎.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06)
[4]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研究[J]. 王玉敏. 天中学刊. 2016(02)
[5]思与行的互动: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J]. 沈鞠明,高永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6]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的理论框架构建[J]. 高永晨. 外语界. 2014(04)
本文编号:3255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255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