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分”的生成与话题化的关联
发布时间:2017-04-29 21:14
本文关键词:“自分”的生成与话题化的关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此论文是生成语法为理论基础,对以话题为先行词的“自分”句,在句法范围内的研究。 总览为数众多富含真知灼见的关于日语再归代名词“自分”的先行研究,不难了解自久野(1973、1978)以来广为人知的,主语指向性及视点问题,违反束缚理论的长距离束缚于逆行束缚,以及照应词与代名词的之争等一直以来倍受学界关注(详见井上(1976)、Ueda (1986)、Nakamura (1989、1990)、Saito(1985、1992)、Fujita(1993)、神崎(1994)、三原(1994、2006)、高见(2001))、广濑(1997、2005)、Oshima(2004a、2004b)、西垣内(2012a、2012b)等)。此论文,首先对“自分”的句法位置特征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厘清了各大特征与话题句的对应关系,引出了论文所试图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日语使役句与被动句中存在的“自分”的语义模糊现象,发现出现在“自分”前方的名词作为先行词的具有较强的解释性,于是出了“自分”在先行词选择上存在“前方(左侧)优先”规则的假说。 另一方面,基于Rizzi(1997)提出的CP精细化结构,中村(2011)、Nakamura(2011)提出“す”除表话题与对比外还有表示对比焦点的功能。此文重新探讨中村的论说后,根据所为移动驱动力的特征核查,论述了话题短语为核查到[Topic]特征而向TopP移动的看法,并提出了话题化的特征核查结构图。由此说明了“自分”结构句中话题生成的动力问题。同时根据论元结构理论,解释了久野(1973)未能说明的不合格例句进行了解释,并得出了在“自分”与话题共指句中“(?)”格“自分”的生起,是为了填补由话题化移动产生的论元结构的空位,这一结论。
【关键词】:话题 自分 共指结构 论元结构 特征核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要旨4-7
- 序娭7-9
- 正文9-47
- 参考文献47-52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52-53
-
本文编号:335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35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