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关于被动句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7-05-04 16:05

  本文关键词:关于被动句的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中文和日文都有被动表现,但是在两国语言中,有用相同的被动表现的情况,也有虽然都是被动表现,但是意思发生变化的情况,甚至有在中日文互译的时候,中文的被动文翻译成日文的主动文,以及日语的被动文翻译成中文的主动文的情况。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本文希望通过比较两国语言中被动文的表现方法上的异同点来看两国在人际关系上的特点。 中文的被动文分为两类,一类为被字句,一类为没有“被”字但是意思上表示被动。日语的被动文有动词的变化,中文的被动文没有动词的变化。中文的被动文主要通过“被,叫,给,让”等四个前置词构成被动。其中,“被,给”可以省略宾语,而“叫,让”不能省略主语的名词句。被字句通常含有带来困惑,麻烦等意思,,但是受英语的影响,也出现了不表示被害的用法。 日文在不知道主语以及要使主语一致的时候使用被动文。主要分为直接被动文和间接被动文两类。其中,间接被动文的用法在中文用法中不存在,对于学习者来说,需要好好把握。之前日语的被动文被普遍认为受害的用法比较多。其中特别是间接被动文更是被很多学者认为等同于被害被动文。本文通过例文举例说明间接被动文和被害并没有直接关系。 中日两国的被动文表现有各自的异同点,因为语种,语法表现的不同,以及中文中不存在间接被动的用法,等原因。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有一定难以理解的地方。希望通过本文可以更好的把握两国语言以及文化的不同。
【关键词】:被动文 被害 动词 间接被动文 直接被动文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146;H36
【目录】:
  • 要旨4-6
  • 中文摘要6-7
  • 致谢7-8
  • 目次8-10
  • 正文10-75
  • 参考文献75-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艾录;;“动词+在+方位结构”刍议[J];语文研究;1982年02期

2 米宁;;法语主谓语的搭配[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6年04期

3 朱春华;刘彦强;;此句无动词,宾语怎前置?[J];语文知识;1994年12期

4 陶文鹏;;提炼动词 点亮诗眼[J];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06期

5 吴松;关于《也说“是”字句》一文中的两个问题[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6 彭玉海;谈动词的兼容共现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7 包彩霞;“动态”与“静态”——谈汉译英中汉语动词的处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8 郝如莉,李晓丽;霍州方言中的“前”[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李强;;动、名的施受关系与句法歧义[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康晓书;;动词填空练习(英文)[J];中学英语园地(初三版);2006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新夷;;国外婴儿动词习得的研究范式[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史金生;胡晓萍;;动词带“着”的“把”字结构[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3 罗燕萍;;谈现代汉语“V+到”结构的形式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贾卉;;新闻标题动词英汉对比和汉英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郑丽;;《新华字典》新旧版本“扌”部动词释义对比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黄景爱;;浅析日语授受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史瑞萍;白学军;;语境和动词在主题角色指派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陈和华;;被害性的犯罪心理学分析[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9 刘涛;杨亦鸣;赵仑;;现代汉语名动分离的时-空特征分析[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吴华英;;仙游话动词的体和貌浅探[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凯东 晋城市矿区中学;动词使诗歌“动”起来[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邻水县石永中学 冯芬;浅谈被动语态的结构与用法[N];广安日报;2008年

3 金新桦;编辑记者要把新闻写出动感来[N];伊犁日报(汉);2009年

4 朱文献;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5 宋玉柱;“加以了”能说吗?[N];光明日报;2001年

6 杨刚 本报记者 颜靖 陈建兵 松涛;川西北:“美”是个动词[N];四川日报;2011年

7 胡明扬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之大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重重叠叠”能写成“重重迭迭”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陶子;王维嘉:管理是个动词[N];计算机世界;2001年

10 郎锦华;“作”、“做”之辨[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惠玲;韩国语词类学的历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孟祥英;汉语待嵌格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景霓;毛南语动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李伟亚;自闭症谱系障碍学生汉语句子理解过程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曼君;惠安方言动词谓语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陈永莉;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金河钟;殷商金文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刘文正;《太平经》动词及相关基本句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丁建川;《世说新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s

本文编号:345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45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0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