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日语大阪方言句尾词的口译技法考察

发布时间:2017-05-04 16:12

  本文关键词:日语大阪方言句尾词的口译技法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谢谢,老妈》是日本关西电视台开播50周年纪念剧。台词中有很多大阪方言句尾词,这些句尾词有助于人们理解说话人的感情和意图,从而使观众体会到电视剧所传达的主旨。因此在翻译《谢谢,老妈》台词时这些大阪方言句尾词就必须得正确地口译出来。要想将《谢谢,老妈》中的大阪方言句尾词所表达的语气很好地口译出来,就必须对这些句尾词深入研究。比如な、や、ねん、やん(け)、で、わ等,这些句尾词在《谢谢,老妈》中均常出现,在又吉直树的小说《火花》的人物对话中也出现很多,对该小说的分析可以提高对这些句尾词的认识。因此笔者分别对《谢谢,老妈》和《火花》小说中出现的这些大阪方言句尾词进行分析,分析出的结果再作为日语大阪方言句尾词的口译参考。这些词中的な、や和标准语中的终助词な、や的用法及语气有重合的部分,因为这些重合的部分在其他地区的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小说中也经常出现,因此重合的部分不作为本文的考察对象,本文着重分析当这些方言句尾词具有关西特色的句子的汉译考察。经过分析发现,当“な”在动词“テ”形后时,根据上下文可以叙述事实,也表示劝诱、要求等语气,“や”有命令语气和无疑而问的语气,“ねん”有特指疑问的语气也有解释判断的语气还有想让对方理解自己心情的语气,“やん(け)”有较强的肯定语气也有安慰对方、肯定对方的语气,“で”有提醒对方的语气也有补充说明的语气,“わ”有轻微责备的语气也有陈述的语气。需指出的是这些句尾词所表达的语气只是《谢谢,老妈》和《火花》的物对话中所出现的语气,在现实生活中还可以表达出更多语气。因此本文只是对该电视剧和小说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语气进行分析并进行汉译考察,其余语气则不在本文分析范围之内。在翻译大阪方言句尾词时中文的语气词提供了一些翻译参考,但是在翻译时不能一味地将两者对应,而且这种生硬地对应也是不合适的。本文提取了《谢谢,老妈》和《火花》中出现的大阪方言句尾词,分别分析这些句尾词在人物对话中应当怎么样翻译,总结出这些大阪方言句尾词的汉译方法,希望在今后口译带有大阪方言句尾词的句子时能够发挥作用。
【关键词】:《谢谢 老妈》 《火花》 大阪方言句尾词 汉译考察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6
【目录】:
  • 摘要4-6
  • 要旨6-9
  • 第一章 序言9-11
  • 1.课题研究目的9
  • 2.文本介绍9-11
  • 第二章 关于日语句尾词和中文语气词11-13
  • 1.日语句尾词及大阪方言句尾词的先行研究11-12
  • 2.中文语气词的先行研究12-13
  • 第三章 日语大阪方言句尾词的汉译考察13-33
  • 1.な、や13-19
  • 2.ねん、やん(け)、で、わ19-33
  • 第四章 结语33-35
  • 1.总结《谢谢,老妈》中大阪方言句尾词的翻译方法33
  • 2.日语大阪方言句尾词的口译实践感悟33-35
  • 参考文献35-37
  • 附录一:《谢谢,老妈》原文(节选)37-52
  • 附录二:《谢谢,老妈》译文(节选)52-66
  • 附录三:《火花》原文(节选)66-84
  • 附录四:《火花》译文(节选)84-99
  • 导师及作者简介99-100
  • 谢辞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戴庆厦;景颇语句尾词形成的结构机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梅广;独龙语句尾词研究[J];语言研究;1996年01期

3 丁玉珑;高定国;冯聪;饶恒毅;曲折;;语音信息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义加工的影响及其脑机制[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4 黄曦;;“末端焦点和末端重量”原则与英语句尾词序选择[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25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桂琴;韩玉昌;;汉语词汇识别中形、音的作用及其作用的时间进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丁玉珑;曲折;高定国;饶恒毅;徐四华;刘淑华;;中国人阅读英文时受到了语音的影响吗?-来自行为和ERP测量的证据[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路;日语大阪方言句尾词的口译技法考察[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日语大阪方言句尾词的口译技法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45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a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